第三,近年来,国内楼市调控更侧重于短期效果,长效机制尚不完善。包括提高首付比例、执行惩罚性利率、限购、限外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对于遏制过旺投资需求“治标”不“治本”。房产税制、保障房体系、土地管理制度等长效机制的改革完善依然任重道远。
具备消费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的房地产,价格一旦进入上升通道,便具有很强的惯性,化解造成房价上涨的种种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过,从今年陆续出台的楼市政策看,房地产市场的制度性调整将是未来调控的主线。
观察人士认为,今后,调控的着力点将是“紧货币、宽供应、调税制”,从根本上化解房地产市场供需失衡问题。
对于住房需求“有保有压”,通过差异化房贷政策,保护合理住房消费,同时遏制过剩住房购买力的释放;对于供给,政府应加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扩大土地的有效供给;对于房产持有者,通过合理的税收调整,增加投资需求的成本,降低住房空置率。此外,作为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房建设的力度还需加大,此举不仅利于楼市健康运行,更在于保障民生。林喆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