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住房保障缺位问题,被认为是抓住了房地产问题的根本所在。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房价高涨和住房保障落后相互叠加,才使得房价问题日益尖锐。可以看出,经历了房改前几年过度依赖市场而忽视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后,我国自2007年起开始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范围逐步扩大,保障房规模逐年增加,制度体系也不断完善。然而,国家审计署11月17日公告的一项调查却值得注意,这份“19个省市2007年至2009年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审计调查结果”表明,一些地方套取、挪用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合计超过2亿元。因此,在我国目前住房保障覆盖面还比较小的情况下,政府在提供公共住房方面的责任还须重新审视。
保障、调控两手抓
应该说,近期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已经见到了效果,最起码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信贷政策更是在此轮调控中发挥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在收紧第二套放贷、暂停第三套房贷的差异化信贷政策下,北京、深圳等地房地产成交量迅速萎缩,炒房现象得到控制。与此同时,保障房建设也进展顺利。截至8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和各类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410万套,完成计划70%。
政府一边进行房地产市场调控,一边开展大规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其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专家表示,在我国整体经济趋好的环境下,中央要放松调控或许要在住房保障见效之后。可是,市场和保障的关系如何处理?面对各方利益的得失,怎样保证政府职责能够明确落实?这些或许都是不可逾越的问题。
冯飞认为,未来还需要改进调控政策和调控方式。比如地价问题、基本住房问题等,在遏制投机行为上也需要一些更加有效的手段,可以借鉴国外的方式,通过交易环节来避免囤房、炒房,获得不正当的或者超常的收入。另外对房屋租赁市场,政策也都应有可为。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认为,虽然房地产调控始终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但是“不断有政策出台”,使“稳定市场预期”成为挑战。还有专家呼吁,要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另外有必要对全国特别是大中型城市的住房状况进行调查,并加快推进住房统计制度和住房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