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增速将放缓
除了全球经济增长外,影响出口的因素还包括各国政治形势、政策倾向、金融环境、贸易格局等多个方面。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缓慢,投资和消费增长乏力,各国不惜以邻为壑、纷纷将内部矛盾外部化,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出口以促进经济增长。目前在外汇储备、贸易差额、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增长这五个方面,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都存在鲜明的对比。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成为全球再平衡的焦点,这将进一步拉低我国的出口增速。
第一,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相当于全球的29%,发达国家总和的84%。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相当于全球外汇储备的29.1%,相当于发达国家的83.9%,相当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44.7%。
第二,美国贸易逆差与中国贸易顺差同时回升。金融危机后,随着经济缓慢复苏,美国进口迅速增加,贸易逆差快速扩大。与此相反的是,中国贸易顺差快速回升。2010年7月,中国贸易顺差快速恢复到287亿美元,虽比2008年11月、12月和2009年1月接近400亿美元的顺差有所减少,但超过2007年下半年经济增长高峰时的水平。
第三,三大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国发生“用工荒”。危机后美国、日本和欧元区三大经济体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与三大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今年出现“用工荒”,刘易斯拐点来临,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大幅上调。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今年年初用工需求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珠三角缺工超过200万。
第四,美国房地产依旧萧条,中国房地产量价齐升。
第五,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经济恢复快速增长。在四万亿投资计划等一揽子政策刺激下,中国经济快速回升,2009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回升到9.5%,四季度回升到12.1%,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0.6%,大幅高于去年同期。
美国经济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2008年三季度起连续6个季度GDP同比下降,之后,自2009年四季度起,GDP同比转为增长0.2%,今年前三个季度,GDP当季同比增长分别为2.4%、3.0%和4.6%,虽恢复较快,但仍不足以降低目前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