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涨声一片”的国内物价,我们应该以“掌声”迎接“加息”吗?
“为了抑制通胀预期,中国需要进一步上调利率。”世界银行给中国开了“药方”;渣打银行发布报告称,中国可能在年底前再次加息;而瑞士信贷更是大胆预言,中国政府可能会在“几周内”加息50个基点。
业界似乎达成一致,中国货币市场需要“降温”。这样的预期得到资本市场的正面回应:上周二,公开市场一年期央票发行收益率意外上扬逾5个基点;上周五,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深成指跌幅达7%。
加息“雷声”渐隆
“我们不会放任通胀。”央行副行长马德伦高调表态两天后,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10月份通胀率激增至4.4%,远高3%的官方目标。
“通胀成事实,央行已行动。”11月14日,普华咨询市场分析师宋红卫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官员的喊话意在道德警告,而且市场行动也同时展开。
面对早有预期的高CPI指数,央行宣布,从11月16日开始,将所有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此次上调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收紧的资金量大概在3500亿元到4000亿元人民币之间。”宋红卫认为,这部分靠上调准备金率收上来的人民币资金,因为商业银行通过央行兑换外汇资产,人民币资金最终又回到了商业银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只具有紧缩银根的导向效应,但缺乏操作效应。事实上,上次上调准备金率,紧缩信贷的政策效果并未达到。10月份的新增贷款继续维持高位,达5877亿元人民币,较预期高出1000多亿元,而M2供给继续在19%居高不下。
面对高额外汇占款,以及热钱的持续流入,市场普遍认为二次加息在所难免。渣打银行、瑞士信贷等机构相关人士纷纷表示,加息行动即将展开。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