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你进入了一些领域,感觉到你超越了或者赢了你的对手,肯定是靠用户群,然后产品没有做什么东西。最初我们的确也是通过用户群和流量拉动,这个不可否认的,但是靠创新和靠用户不是完全矛盾的,肯定是相辅相成的,一点创新都没有的话,用户群去推只是一时的优势,必定还是要求你的产品不管是整体也好,局部也好,都要有领先点才可能做得到,我经常举的例子就是QQ邮箱。
所以有用户群和渠道拉动固然是重要,但最最关键还是产品,而且腾讯做很多产品时,其实市场已经有5、6家了,腾讯只是5、6家之一。难道几大门户都做了,腾讯就不能做?我觉得最最关键是应该看有没有侵犯知识产权,这才是法律上最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如果有这样的方面问题,腾讯早就让人给人告了。
我们产品线确实比较长,特别在客户端软件方面,大家会觉得为什么好像其他公司做的腾讯都做,但你再仔细一看,我们做的其他大的互联网公司其实每一家都在做,只是不是特别流行和成功,我们也有很多东西失败了,而对手也是做得非常成功的,这要靠一点一点改善用户体验,慢慢优化。
回应六:互联网生态环境
整个过程不是我们一家受害,过去360曾经利用金山、瑞星之间的矛盾,逐个去消灭。记得5月份的时候,变成先是拉着金山打了瑞星,之后变成360直接进攻金山,当时还在微博上有直播。那个时候我们也没有意识到,还觉得又一个新闻热点出来了,有一种看热闹的心理。等到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就能理解现在一些媒体、厂商、互联网公司现在的旁观者心态了。
这已经不是一个个案,也不是两三家公司的事情了,可能已经会形成一个行业内如果不制止,迟早会到你头上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我也要站出来尽量解释这个,可能很多人没有亲身体会不会感受到一些细节。总的来说,我觉得还是需要大家团结在一起,不要沉迷于一些小方面的竞争,两个企业成为了仇家,这是比较初级的阶段。过去整个互联网界,打打杀杀两家之间竞争又合作好像演化了很多次,到现在为止看到三大三小互联网公司,已经格局比较明确了,基本上前面几家大企业应该有比较大的姿态能够正确看待竞争的问题,其实像我跟马云,李彦宏都有很好的沟通,大家都会以更平和的心态看待未来的竞争,因为三家之间都有彼此交融,有自己主体业务,但是都有扩展和冲突的部分。过去可能很警觉,小心自己的边界,我觉得整个产业已开始逐渐理性和成熟的看待竞争问题,不是那种好像是个人化、有感情色彩的竞争了,我觉得是这样一个演化趋势。
如果不是360的话,其实各家还算是比较和谐的,毕竟是有一个限度。过去通常可能说你网站上写了我什么负面新闻,或者你抄我的铃声,去竞争一个什么赞助商,竞争一个视频或者一个授权这些是有的,但都是比较小、常规的商业化竞争,没有到这种说法律边缘的。过去互联网行业其实是大家各做各的,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冲突,主要是靠自律,我们现在看到仅仅靠自律不够了,可能会酿成一个非常大的事件,造成很不和谐的情况,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都用这样方式这个市场就乱套了,而且违法成本太低,我觉得虽然最终肯定他会输掉,但实际无所谓,因为基本上国内,这方面的赔款没有超过100万的。
回应七: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公司
份额就代表垄断吗?我觉得并不是,关键是说你有没有利用这个份额去滥用权力。大家可能会觉得比较模糊的地带就是捆绑,别的服务商会说为什么你可以捆绑你的业务,我是没有选择了,我是不是也能捆绑进去?这个问题与有没有开放API是有关系的,我想可以通过开放API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大家忽略腾讯已经拥有非常大的一个产业链和生态圈子。像我们网络游戏,超过60%网络游戏收入都来自合作伙伴,包括我们的无线增值业务,比如说无线手机游戏也是国内最大的手机游戏增值业务平台,90%收入全部是合作伙伴分层的方式。我们也大量投资国内很多游戏开发商,还有这些增值服务的提供商。我们也在反思觉得做得还不够,比如说像社区、空间、SNS开放API,我们其实动作比较慢。现在我们也正在进行一些探索,做了一些收购,希望整合起来,而且更多的草根网站能够开放、分享我们的整个用户平台,这一步一步都显示出我们有这样的决心和规划,包括在内部大会我们也多次强调未来更开放,构造更加和谐的产业链。过去我们做得比较少,这一两年已经开始做大的转变,其实我们做了很多,外界没看到,我们也没有故意抛出一个什么十亿计划之类的,腾讯不是这种风格。
平台的开放不是简单说你有一个平台,我也搞一个平台,我要求这平台和你接进去,我想卖什么都行,这就好像说现在有人搞一个发射站,要求跟中国移动,联通并网接进去,自己还可以卖号了,这个是不公平的。
现在有的人说,你大公司应该有大公司风范,境界和思想,我们能做的你最好别做了,会有这样一个要求和希望。碰到这种情况,过去我们往往简单说,为什么要剥夺我给用户提供更好服务的机会。而下面很多产品部门就更不管了,自己去冲上了,还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公司来看待,这个事也是值得反思和提升的,要更加系统化,更高要求我们每一个产品线,不能简单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公司。毕竟确实从渠道和用户角度来说还是有优势的,如果我们做的度太大,太严重了,会令人是比较反感,包括其他的门户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也是可以理解和值得反思的,而且内部也要有一个传递过程,不是说我认同的下面完全能改过来了,也是挺难的,还要一步一步去传递传达。我有很多要求,下面也做不到,我有时候看到外界骂我,才知道,我回头再去找他们,确实也有这样的情况,后续要不管是自己主观意识也好,实际管理控制也好,都应该更加往更和谐的角度去发展。
(本文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何伊凡)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