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到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在近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国家发改委体改司等联合主办的“中国‘十二五’改革国际论坛”上,专家指出居民增收不仅要靠政策,更需要自己创业,同时还需要制度保障。
增收同步应从偶然变必然
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此前曾表示,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下降到36.7%。而从1978年到2005年,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立认为,经过一个发展时期,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已经触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居民收入将会明显增加。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分析,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和“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步”,需要机制保障。
今年除去物价因素,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10%,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9%,全年GDP增长9%至9.5%,这两个基本是同步的。但杨宜勇指出,这种同步可能是一个偶然,“我们今后五年要保持同步增长,使这个偶然成为必然,就要靠机制来保障。”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