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努力构建低碳循环型工业体系
本报讯 (张 煜 刘军梅)日前,由天津大学石油技术开发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矿区总投资10.2亿元的民海化工年产10万吨粗苯精制项目即将竣工投产,这标志着该区近4000万立方米的富余煤气将变为苯、苯乙烯、焦油加氢等高科技化工产品,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68亿元,利税8998万元。
近年来,矿区紧紧围绕“科技兴区”的发展思路,确定了精细煤化工产业、机械制造产业、新型建材产业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并在三大产业之间大力推进上下游产业一体化、上下游产品链式联接及延伸和蒸汽、水资源的梯级利用。
实施产业转型,开发科技型产品,是矿区处理煤炭伴生物、最大化利用资源的大动作、大手笔,也是其打造循环工业产业链最为关键的一环。过去,由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采煤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煤矸石和炼焦过程中排出的煤气、焦油等只能当废物排弃,不仅挤占了大量土地,还排放出有害气体,现在追求“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碳排放量最小化”在矿区的企业中已形成了共识。投资1800万元的美商独资企业——菲纳特陶瓷制品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驻矿区的循环经济下游产业,它利用废弃煤气生产的高档精制骨质瓷远销欧美、澳洲、加拿大等国际市场,年创外汇2100万美元。
此外,该区经济在实现“资源型”向“科技型”转变的同时,坚持“上大压小”原则,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总投资3.3亿元的佳正、东鑫18万吨机械铸件、总投资1.85亿元的佳和PVC手套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实现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性循环。该区从“资源型煤矿区”发展到循环经济煤化工大基地,将黑色产业进行绿色循环利用,正在从焦化、钢铁、建材传统产业向精细煤化工、机械铸造、新型建材三大新兴产业快速转变,一个生态和谐的现代工业新区正在逐步形成。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