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保持30年高速增长,这不是偶然的。其中最深刻的道理就在于千千万万中国企业家头拱地往前走的魄力、韧劲和创造。这就是我一直反复强调的地头力。
以地头力来透视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中国本土的原创。地头力是我对中国企业实践长期观察的初步结论,能够在华为等中国一线企业得到印证我很欣慰。当一个人的地头力源源不断时,他就可以在天地之间安身立命;当一个企业的地头力源源不断时,这个企业就可以积蓄推动世界改变的力量;当一个国家的地头力源源不断时,这个国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人类福祉。
土生土长的地头力
地头力是山东农村很流行的一个口头语,指嫩芽拱开土攘露出尖尖角的力量,也指头拱地往前走的力量。推展开来,就是不受什么条条框框束缚,不找借口,遇到问题就着手解决。很不幸,这个词已经被日本人学去了。
日本还出了畅销书《锻炼你的地头力》。“地头力”是指不靠记忆或经验得来的知识,是一种现场瞬间反应的能力,一种从零开始的思维突破能力。地头力又是一种历久不衰的行动能力,尤其是在未知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今环境变化剧烈、过往经验未必能保证未来成功的情况下,地头力显得更加重要。
近年日本企业越发重视地头力,原因也在于企业认为当面临从来没遇过的新挑战时,如果一个人能够快速反应,清楚说出自己的逻辑和假设,言之成理,并具说服力和沟通力,就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一个公司的强盛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地头力”是否强劲,在于公司是不是建构在“地头力”的基础上。
对地头力的把握,不能停留在概念上,而必须从现实的过程中把握。李小龙的截拳道给我们提供了解析地头力的最好标本。
截拳道与武术中的禅
日本人不怎么看重近现代的中国人,但是对33岁仙逝的李小龙却推崇备至。他们奉他为“武者之圣”。李小龙借“截拳道”给后人讲述了“武术中的禅”和“生活中的禅”。
上个世纪60年代,十几岁的李小龙喜好练拳,老是惹事生非,甚至招惹了黑社会,在香港待不下去了,只好跑到美国。当时他特想拜见华盛顿大学的武学教授一度。一度教授是全美知名的武术大师,不想见这个黄皮肤少年。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度见到了李小龙,看他 打了几下拳,听他说了一通,一度教授就住院了。因为他发现李小龙的拳有哲学,而他积累了大半辈子的那个武学体系没有哲学基础,因此不会长久,一下子悲从心头来,就住院了。后来,一度教授成为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有力助手。
年纪轻轻的李小龙有什么哲学呢?李小龙说要还原搏击的本真。搏击就是一下子把对手击倒,没有什么套路,没有什么体系,说大战几百回合、几千回合都是假的。搏击就是讲究一下子把对手击倒。他从击剑中受到启示,阻击同时就是进攻,遇到什么对手都讲究一下子的力道和功夫。
有一回李小龙在美国跟一个高手过招,用了30秒才把对手击倒。李小龙反复想为什么,想了半天闹明白了,原来他有两个误区:一个是拘泥于咏春拳的一些固定的步法;另一个是拘泥于用拳头和脚来击打对手。李小龙醒悟到这是错误的。搏击就是用最接近对手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发力,截拳道由此成型。
李小龙强调在搏击中要有一种整体思维,一种整体把握的视角。他说,不要把自己局限于一个方面,事物有许多面,但每个人不必把自己束缚于一个层面上,我们必须亲自去体会事物的整体。
现在流传着“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做事”之间的选择题。这个二选一的游戏是一个误导。是与非的战斗,是人类的一块大心病。有这种分别心的人,做一件事困难重重。他们无论如何不能明白,一毫之差犹如天壤之别的道理。李小龙提出的整体思维,最重要的是要去掉这种人为的分别心。真正的智慧,不是将好的东西从坏的东西中抢出来,好的东西总是有坏的东西相伴。有了是非选择,就丢失了整体感,就屏蔽了许多有用的东西。无所好也无所憎,不漏掉任何一点有用的东西,细微处见功夫。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