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在“327”国债期货事件
尉文渊陆续地进行了多项尝试和改革:确立了交易规则;创办了中国第一份证券报并担任主编;进行市场扩容,上市公司数量从最初的“老八股”扩大到1992年底的近60家;会员从16家扩大到100多家,交易席位由最初的50个扩大到上千个,到1993年更是达到了6000个……在此期间,尉文渊也逐渐确立了他在中国证券史上的地位。
1992年,尉文渊推出一项极其大胆的金融工具创新:国债期货。这是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的一次勇敢探索。可以说,国债期货和国债回购交易的推出,活跃了国债市场,提高了金边债券的声誉,有助于解决当时让政府揪心的国债发行难问题。也正是3年后的“327”国债期货事件,让尉文渊因负“监管责任”而离开了他一手创建起来的上交所。“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主角,是19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为240亿元,利率是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贴补率,但财政部是否对之实行保值贴补,并不确定。
1995年2月23日,一直在做空的辽宁国发(集团)有限公司抢先得知“327”贴息消息,立即由做空改为做多,使得该品种在十分钟内上涨3.77元。而327国债每上涨1元,万国证券就要赔进十几亿元。随后,万国证券铤而走险,最后8分钟内砸出1056万口国债。把327国债价位从151.30元打到147.50元,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夜里11时,上交所正式下令宣布交易无效,万国证券损失高达60亿元人民币。
鉴于事件的恶劣影响,5月17日,证监会发出紧急通知,开市仅两年半的国债期货无奈画上句号。
“上交所影响了我一生,也赋予了我很多,我算得上少年得志。同龄人很难有人像我一样幸运。对于离开,我很坦然,市场和历史会客观评价。对于过去,我不太介意,完了就完了,连我自己的孩子都很少知道我过去的事情。”
“我是新中国早期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是早期建设的铺路石。现在,我是过来人,旁观者。我今年55岁了,以后我会坚定地做企业家。我对我现在的角色很满意。”现在,他的身份是新盟投资公司董事长,一名商人。(记者尹维纳)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