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铁矿石指数季度定价机制已运行近一年,但钢厂和矿山的博弈仍在持续之中。
在近日于合肥举办的“2010中国钢铁原燃料市场高峰论坛”上,关于铁矿石定价新模式的探讨再次成为与会钢铁业大佬们热议的话题。其中,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铁矿石定价模式仍需深度探讨,铁矿石“被指数化”、“被金融化”是世界大宗商品的发展趋势。
铁矿石定价将步原油后尘
“在我看来,目前的矿石定价模式并未最终定论,仍在博弈之中。”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出席上述高峰论坛时表示,目前的指数定价模式不合理,铁矿石定价机制需要进行重新谈判。
五矿商会会长徐旭则透露,其不久前曾就铁矿石定价之事专门出国挨个拜访三大矿山公司。据其了解的情况来看,三大矿山之间在这一问题上也并非铁板一块,其中必和必拓是激进派,急于推进铁矿石定价从目前的指数定价到完全现货定价再到期货价格的演变;力拓比较折中,主要是跟随其他两家的做法;而淡水河谷则极力维护目前的指数定价模式,正采取办法降低其运费成本,希望能和澳矿竞争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对此,一同与会的原宝钢铁矿石谈判首席代表、上海兆信恒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顺则颇有戳破目前国内钢铁业在铁矿石定价问题上“暧昧”态度的势头,直言不讳地指出,铁矿石指数化金融化是世界大宗商品的发展趋势,如果中国在有准备有能力的情况下,在2010年就不会被迫接受指数化定价,哪个国家都挡不住这一趋势,中国钢铁企业要适应并深入研究。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