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价格下行的因素则是三个方面:首先,今年初步预计秋粮增产较多,粮食再获丰收。粮食的增产一定程度上为保持粮价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绝大多数的工业品供过于求,这种基本面没有改变。最后是翘尾因素的影响,后几个月还将逐渐走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和盛来运判断一致。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C PI在9月份上涨3.6%主要是去年基数较低所致,目前我国物价上涨本身并不过快。同时从走势来看,C PI的高点已过,在接下来的数月里应该会呈逐渐回落的态势,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并不大。
然而,市场对后市的通胀预期并没有因为类似的表态而消散。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9月份C PI仍然没有出现人们希冀的价格拐点,而是顺延了7、8月份的上行态势,涨幅甚至又有所扩大0.1个百分点。数据表明,食品价格上扬依然是9月C PI走高的最重要原因。这充分说明,上半年极端天气等因素对农产品供给造成的影响远高于人们前期的预计,而且一直在影响着后几个月的物价走势。
展望下一步的C PI走势,虽然央行已经出加息“法宝”,但考虑到C PI走势的惯性以及货币政策的一定滞后效应。因此要想C PI立即出现拐点,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目前的形势看,虽然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获丰收,但也有一些继续推高物价的因素,如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一些农产品的供应又会发生相对紧张,年底也是历来的消费高峰期。目前,虽然9月份官方的C PI仅为3.6%,但实际上,市场对C PI值的判断远高于这个数。
央行新近公布的最新一期城镇储蓄问卷调查也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当季有36.6%的居民对未来房价持上涨预期,这一比例比上季大幅上升7.2个百分点。“因此,目前市场的通胀预期是较高的。”胡迟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