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种类 “见便宜就囤”
囤几瓶好酒在家的李先生表示,自己几年前买了一瓶茅台酒,谁知道今年价格翻了三倍,“我看应该囤一点,就是将来送人也用得到,价格应该只涨不跌”。 蒋先生更是夸张,他买了近万元的天然气充进表里,“也许几年后价格会涨呢,我同事家的水表也是那种不封顶的,早买点水囤着更务实。”
也许是迎合消费者囤货的心理,记者发现不少品牌都推出了大包装商品。比如帮宝适、好奇等品牌的纸尿裤,推出了100片的整箱包装。舒洁一款手帕纸出厂前便进行10包三组6折特惠包装,打包价9.9元,而平时购买一组需要4.5元。此外,力士香皂推出买3送2的优惠组合,一大摞5块香皂至少够三口家庭用上近一年,但仍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购买。
除了超市,各大团购网站近期也将团购活动锁定食用油、茶叶、护肤品,推陈出新的团购活动总引得学生和白领解囊。被朋友称为“团购达人”的徐小姐非常依赖团购活动,她通过团购囤了望京一家新开张影院的10张电影票,“花80元钱看电影太贵了,还是这种28元买两张最实惠。”
-业内人士不建议盲目囤货
中投顾问行业分析师周思然表示,农副产品囤积的意义不大,不好保存是一方面,另外价格波动也快。商务部为平抑糖价已经在向市场投放国家储备糖,新糖上市的日子也近了,况且按普通的糖一斤4.8元计算,就是涨一成也就五毛不到,买多了还容易招来蚂蚁。
此外,食用油涨价主要是受上游批发价上扬因素影响,但是买多了放在家里也未必是好事,不小心容易过保质期。而事实上,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已经表示近期将有30万吨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投向市场,与此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大豆的进口量,后期走势未必百分百确定。况且现在过了国庆中秋,也不是旺季,食用油品牌众多,价格也不是说涨就能涨得上去,还是要看市场接受程度。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