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不平衡显然是价格上扬的主要因素
“上涨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种植企业新农开发董秘张春疆接受中国经济时报电话采访时说。
“当前棉价的大幅上涨,主要还是基本面的事。但也不排除炒作的因素。”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室主任杜珉接受中国经济时报电话采访时说,“具体来讲就是供给有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棉花需求量与生产量来看,目前的棉花需求量至少在1000多万吨,而产量只有640万吨(各机构、商会的数据是700万吨),不管以哪个数字为准,棉花的需求缺口均在300万—360万吨左右。”
受累于2008年的棉价低迷等原因,种植面积减少,加之灾害与天气等因素导致我国棉花减产。中国棉花协会监测,截至9月底,预计全国棉花产量664万吨,同口径比较减少2.3%。农业部、统计局等部门调查数据显示,棉花产量同口径比较,下降幅度在4%左右。
“一方面减产形势明显;另一方面美联储价格推动,调低了棉花的库存,造成全球供需紧张。由此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和国外机构的炒作热情。”北京中期许晶接受中国经济时报电话采访时说。
在国际市场方面,美国农业部公布的2010年5月世界棉花市场分析报告则预计,2010/11年度,世界棉花消费量将是连续第五年超过生产,这种情况也是50年里第一次出现。库存缩减致使库存与消费的比率降至16年里的最低水平。
2010年6月1日,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公布了全球棉花产销存预测。预测中国2009/10年度进口222.5万吨;2010/11年度产量708.8万吨,进口269.9万吨。
作为世界第二大产棉国的印度宣布停止棉花出口,使得世界棉花供应情况更不容乐观。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