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是两大主因
本报讯(记者 秋凌 通讯员 李玲萍)昨日,国家统计局石家庄调查队发布了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相关情况。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2.7%。
八大类商品“五升一平两降”
从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看,价格 “五升一平两降”,其中居住类、食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前三季度同比涨幅分别为4.5%、4.3%、3.8%、2.9%、1.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降幅分别为0.8%、0.5%。
食品是影响总指数上涨的第一主因
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前三季度,食品类价格上涨累计影响了总指数上涨1.4个百分点。
今年2月份,正值春节,需求旺盛,加之遭遇大雪影响,食品类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6.6%;4月份,气候反常,不利于蔬菜生长,导致鲜菜价格上涨,清明时节加之过季水果储存成本增加,导致鲜果价格抬升,进而影响食品类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5.4%;8月份,猪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鸡蛋价格因产蛋量低和外运增多而走高及鲜菜价格季节性上涨,共同推动食品类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5.1%。
1-9月份粮食价格高位运行。大米价格累计上涨8.4%,面粉价格累计上涨4.9%,粮食制品价格累计上涨6.8%,粮食其他(包括小米、玉米面)价格累计上涨20.0%。此外,由于游资炒作和减产,干豆与去年同期相比,累计上涨了51.4%。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