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体力活”的直接后果,在话语权上难免受制于人。2009年,受金融危机和欧美国家能源补贴政策变化的影响,国内很多光伏企业频现危机。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有200多家光伏产业组件企业停产或减产,保持正常生产的企业仅约70家,而2009年全年出口光伏产品的平均价格也呈现下降趋势。
技术的限制更易造成能耗和污染。据专家介绍,光伏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多晶硅提纯耗能严重,目前国内提炼多晶硅耗电量基本在2万千瓦时/吨,而被定义为高耗能行业的电解铝,其用电量也不过约1.45万千瓦时/吨;此外,多晶硅提纯时会产生四氯化硅等废气和有毒物质,对环境污染和危害较大,而国内企业目前在处理回收上技术和资金投入都比较缺乏。
目前很多欧美国家都以优惠政策和补贴鼓励发展和使用太阳能,是光伏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欧洲国家都不希望在自己的国家生产多晶硅,都把多晶硅生产放到了发展中国家。”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一位官员曾表示。
有关分析认为,我国的多晶硅生产已形成“清洁能源出口国外、能耗污染留在国内”的节能减排倒挂现象,相当于以高成本间接大量出口能源,得到表面利益,付出高昂代价。
“三管齐下”避蹈“悲剧”覆辙
近来,对太阳能光伏产业重蹈传统工业制造业发展道路覆辙的担忧日益增加。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赵新华认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存在的技术缺乏、关键材料等依赖进口、产业资源浪费、企业良莠不齐等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的诸多传统制造行业曾经或目前仍存在关键技术缺失,市场依赖出口,仅以“微笑曲线”底端微薄利润为生的现象,被认为是一种传统工业的“产业链悲剧”。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