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亮丽的出口成绩单背后,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仍暗藏隐忧。据介绍,占目前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比重80%以上的晶体硅产品,其主要原材料90%以上产自国外;同时,我国多晶硅提炼技术长期面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而诸如晶硅电池全自动丝网印刷机和自动测试分捡机等高端关键技术设备则都依赖进口。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原料、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三头在外”的现象,早已成为我国光伏产业的严峻现实。
低端“体力活”难占产业链高端
一个原料、技术和市场皆不在国内的行业,为何仍能吸引大批资金和企业进入?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贾锐分析指出,尽管太阳能光伏产业分属高科技行业,其技术和资金门槛实则很低,在行业利润仍然偏高的情况下,形成“淘金热”很“正常”。
低门槛下的“淘金热”,导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组件生产和太阳能应用产品等产业链的中下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下游产品生产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技术门槛低,吸引大批企业和资金的进入,我国光伏产业越往下游竞争越激烈;而在原材料提炼技术和生产线核心关键设备制造等上游环节,则处于起步阶段,进入者寡。
一位业内专家对此尖锐地形容,国内大多数太阳能电池厂家其实做的是产业链低端“搬运工”和“组装工”的“体力活”,都只是购买电池芯片进行简单的组件封装工作,而且在产品类型选择上存在跟风取向和产品品种单一的问题。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