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国庆长假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陷入异常宽松的状态中,各期限质押式回购利率均出现大幅下滑,较9月底时下跌了100个基点左右。而本周一,有媒体报道,央行上调6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更是一度被市场解读为货币政策转向的开端。分析人士称,今后这一数量调控手段的继续推进,反而降低了加息等价格工具出台的概率。
业内人士指出,当下市场流动性有过度宽松的嫌疑。央行上调6家银行的准备金率,为期两个月,其目的恰恰在于管理短期流动性。既是为了抑制通胀预期,也减轻了加息等价格手段可能带给市场的压力。此外,昨日公开市场央票的发行数量也较前大增,央行有藉此加大对冲力度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凸显央行“重数量调控”的政策意图。
据上海某货币中介公司人士介绍,目前市场流动性的泛滥主要表现为,即使准备金率被上调,但多数银行机构并不吝惜资金的拆出。他透露,昨日除14天及3个月(具跨年优势)资金价格略有上涨外,其余品种价格皆继续下跌。隔夜及7天加权平均利率分别报于1.6433%和1.9037%,大致回到9月中旬及8月底时的水平。
同样,央行昨日在公开市场招标了220亿元1年期央票,绝对数量较上一次50亿元的规模大增,但相对于本周2950亿的巨量到期资金而言就仿佛杯水车薪,并未撼动市场对资金面仍将维持宽裕的预期。正因为此,与央票回笼同属于货币政策数量调控方式的准备金率上调(为期两个月),也被市场解读为仅是央行“一步到位”对冲上述资金,对流动性加以短期管理的手段。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