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劳动者而言,工资的真实增长绝不会凭空而来,这个大趋势的形成至少要具备三个要件:一是基础与条件,比如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二是不可或缺的手段、途径与保障,比如劳资双方公平的议价能力,以及到位的社会监管;三是明确的、有意义的战略目标,比如社会经济的增长与产业升级、社会合理的收入分配、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如果三个要件还未具备,那涨工资的理由不可能充分。
就富士康公司而言,从大的社会背景看,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转变这个涨工资的基础是存在的。涨工资对普通劳动者而言是好事,但如果它不能实现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相应提高与企业效益的提高,那只可能意味着出资人收益的反向下降,甚至企业效益与竞争力的下降。如果不能做大蛋糕,那分肥的游戏只能是此消彼长。但别忘了,分肥能力的消长依赖于劳资双方议价能力的消长。
套用这个框架,对于在富士康公司而言,其涨工资的目的显然是不清晰的,社会监管也并不过硬,不完全到位,涨工资并没有足够的动力与保障。这就不难理解,富士康涨工资为什么会成为一次充满投机意味的短线操作。
富士康公司这种形同儿戏的急就章,应该说很有代表性。我们不妨将这类现象称之为“富士康式涨工资”,它代表的是一种并不靠谱、并不真实的工资上涨。
而与“富士康式涨工资”并不相同的真实增长究竟会不会来,好运会不会立即降临辛辛苦苦工作着、内心永远充满希望的普通劳动者们身上呢?普通劳动者要实现工资收入真实增长,应依靠社会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与社会收入分配的调整两个途径来实现。如果没有全社会产业升级、生产效率的提高,那工资收入的真实增长,实质上就是一次面向既得利益群体的分肥,其难度并不亚于虎口拔牙。(莫丰齐)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