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主坦言这条街上的珍珠项链大多是贝壳珠,就是用南海海底的大贝壳,进行打磨而成的。贝壳珠原色是白色,需要染上颜色才会变成漂亮的“珍珠项链”。在该店的老板桌上,记者还看到一盆珠子,店主介绍这些珠子也是用贝壳珠做成的“珍珠”。记者离开该店,又来到隔壁的“顺达珊瑚海洋饰品”店,店主表示这条街上卖的珍珠项链,其实就是贝壳珠,两者看起来很相似,但质地和价格相差很大。随后,记者又转了10余家店,尽管有的店主称自己销售珍珠项链,但在记者的询问下,都很快就承认自己卖的是贝壳珠项链。
探访地:珍珠养殖场
加工相当复杂
中国是珍珠的故乡和世界珍珠主产地,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而诸暨市是淡水珍珠最主要的产区。记者采访时获悉,如今诸暨珍珠已养到湖南、江西和江苏等地。
9月24日下午,记者在诸暨市山下湖镇詹东村村头,找到一家杀蚌场。宽阔的地面上撒满河蚌,10几名工人坐在河蚌后面,打开蚌壳摘取珍珠,记者趁机向工人了解了珍珠养殖过程。养殖珍珠首先要培育珠母 (也称珠苗),用来养殖淡水珍珠的蚌类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母珍珠蚌、背瘤丽蚌、池碟蚌等,诸暨的珠母以三角帆蚌为主。
插核一般由实践一年,已成为熟手的妇女来完成,她们采用各种方法(如插进竹簯)使珠母贝的贝壳微微张开双瓣。然后使用手术工具将种植核植入母贝的外套膜内,快速完成后放入笼中让其休养。 2~3周之后,种核开始接受珠母贝分泌的珍珠质,进而形成珍珠。
该杀蚌场女老板魏女士介绍说,珠母贝放养后4至6周,需要检查珍珠层的发育情况,然后将其装入新笼子和转移到固定的养珠场。在以后大约三年半时间里,珍珠一般养殖4年才能收获。
记者了解到,从杀蚌场收购来珍珠后,珍珠公司要先给珍珠“洗澡”,珍珠露出本色后,工人们会根据色泽、大小和形状,给珍珠分类。随后,还要对不规则的珍珠进行打磨。珍珠被漂洗定色后,要做项链的珍珠还要进行打孔、穿线,需要做耳坠等饰品的珍珠,则要仔细称重、清点,然后进行保存。一颗珍珠从种苗到加工成产品,要经过10余道程序,才能释放出自己的光华和魅力。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