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热钱涌入文化产业的原因,一方面得力于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等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也使得文化资本对文化产业未来的规模和潜力抱有更加乐观的期望。另一方面在于银根宽松,流动资金过剩,各种社会资本难觅出口,高速崛起的文化产业便成为很多“外行人”眼中掘金的热土。
仅以电影产业为例,往年全年故事片产量不过四五百部,今年上半年通过备案的故事片已达694部,惊人的数字“吹”大了电影产业的“泡沫”。从今年6月份开始,每月上映的电影数量就已经进入饱和状态,平均每天都有新片上映。然而,仔细看来,这些影片中能真正获利的屈指可数,十赌九输已经成为投资电影产业一个残酷的现实。与此同时,与票房收入增长速度相比,中国海外电影销售和各电影频道广告收入的增幅尚不足前者的1/5,产业发展极不平衡。
房地产、煤炭、风投等业外资本的“热情参与”,令文化产业风生水起,但其中风险却也不容小觑。这些热钱大都急功近利,希望马上能够在票房上看到回报,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出品的文化产品难免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硬伤。如果说10年前投融资需要靠政府、资金扶持、房地产补贴推动是产业发展的瓶颈,那么今天,发展方式的不合理、发展格局的不均衡,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隐忧; “捞一票”的功利心态、热钱逐利的投机行为,将成为制造文化经济泡沫的最大暗器。
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令人兴奋,但巨大的市场空间与产业愿景告示我们,应该警惕那种与经济领域同样性质的“GDP挂帅”和“增长主义”导致的种种虚热。文化产业只有发展方向上寻找到新的助推力,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去寻找新的内生力,方才谈得上可持续。(李舫)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