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假日,“加班费”总会引起广泛关注,今年也不例外。中秋节前,北京市劳动部门发布消息,提醒各用人单位不能用倒休冲抵加班费;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明确了加班费争议的举证责任。但是,面对诸多利好,仍有很多网友表示对实际领到加班费并不抱希望,甚至有人直言为“画饼充饥”。
网民的言辞或许有些激烈,究竟有多少人拿不到加班费也难以准确统计,但这至少反映了一个问题:部分劳动者不仅确实拿不到加班费,而且难以通过正常渠道维护合法权益,只能在网上匿名发发牢骚,宣泄一下自己的不满情绪。
劳动者维权为何这么难?
本来,在法定节假日工作并获得加班费是劳动者的一项权利,但在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如果用人单位不主动“给钱”、劳动者反而主动“要钱”,劳动者就可能面临被扫地出门或者“被穿小鞋”的风险。在缺乏工会等组织保护的情况下,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较量,孰强孰弱不言而喻。因此,劳动者有时候主动放弃对权益的争取,虽属无奈,倒也是一种“识时务”的选择。
再者,政府部门的监管也不够。每逢节假日,有关部门都会提前发布信息:加班费应该怎么计算,用人单位拒付应该如何打官司。至于是否真有单位拒付加班费,倒很少看到有关部门的主动检查;用人单位因拒付加班费而遭到处罚的案例,更是异常少见。这一现状,导致用人单位面临的“付费”压力若有若无,其主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