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诈捐门”“裸捐门”等一系列事件让中国慈善事业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不可否认,“巴比行”所引发的一场前所未有的“慈善大谈论”,无疑对中国慈善理念的转变、慈善制度的完善和规范有积极意义。
可惜的是,有些人把“巴比行”看作中美两国富豪的大比拼、看作“中国富豪有无胆子捐钱”的“试验田”。这样的舆论引导的确是慈善事业的悲哀。
慈善,慈悲为怀、践行善举,从盖茨、巴菲特到普通百姓、媒体,以冷静、低调为妙,弃浮躁、炒作之风。多站在“慈善”的角度,想想中国的慈善体系如何建立、慈善资金如何运作、慈善基金监管如何公开透明、慈善理念如何可持续发展,这些远比挤破了脑袋就为了去“鉴赏”一下巴菲特和盖茨的两张脸要有意义得多。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