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第二个阶段,发生在2010年下半年。第一批上市的28家进入高管解禁期限,为高价减持而辞职就是一种完全可以理解的行为。因为现价兑现的收益远比长期持股合算,高管为什么不缩短财富积累的时间呢?高管的减持反映的是什么不言而喻。从积极的层面看有助减少股价的泡沫,不过并不至于伤及根本,因为这些高管持股比例比较低,和控股股东持股量不可同日而语,减持可以有各种理由,未必就看淡公司前程。
创业板泡沫的彻底破灭会发生在控股股东股权全流动的第三年,也就是两年以后,以那时的价位,控股股东依然坚持不离不弃的才是公司股价和估值的均衡点。俗话讲,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如果连控股股东都不要这个公司了,那么泡沫还吹得起来吗?
我们从来不怀疑中国创业板对中国人民创业热情的刺激,也不怀疑创业板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积极意义,更愿意相信创业板比纳斯达克还成功,但是我们更要提醒大家的是创业板的高风险,尤其是在成长性只有25.8%,不但低于中小板的46.8%,甚至低于主板的56.9%情况下的高风险,更要指出的是高风险对应的还未必是高收益。以大家耳熟能详的亚马逊为例,1997年发行价才18美元,现价145.75美元,市盈率只有59.6倍,谷歌2004年上市发行价85美元,当时市盈率不到10倍,现价480美元,市盈率只有20.8倍,微软现在的市盈率才11.6倍,即便我们的创业板能出一两个微软、谷歌、亚马逊,那么他们现在的价位已经透支了未来。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看一看纳斯达克的轨迹,就知道中国创业板的未来了。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