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目标是平衡双边贸易。今年前七个月,美国海关数据显示,从中国进口商品价值
1930亿美元,出口至中国商品价值
486亿美元。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
36%,进口则比去年增加
14个百分点。目前,两国贸易的发展趋势是合理的。但是,
2010年中美两国贸易逆差仍会进一步扩大,因为进口为出口的
4倍。按当前趋势发展,如果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开始下降,将需要八年时间。许多美国著名分析家认为,汇率出现大动作,会加速这一进程。
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的经验,并不支持这种看法。1985年,日元兑美元比价翻了一番,但是,在接下来的十年中,日元汇率也没有对双边贸易逆差产生重大影响。当然,也有人争辩说,如果日元汇率翻两番,就会产生影响。我们不知道是否如此。日美双边贸易逆差开始降温后,日本将生产转移到了中国。美国将制造业创造的就业机会拱手让给了日本,无论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后来如何变化,这些就业机会再也没有回到美国,因为日本企业可在发展中国家从事生产。
人民币低估了吗?
如果只关注两国贸易平衡,是能够找到合适的汇率水平来实现平衡的。两国汇率达到一定水平,中国某些工厂就会关门大吉,即生产会出现萎缩。这是两国贸易较快平衡的惟一可能:因为利润下降,中国企业减产;由于价格上涨,美国购买力下降。这种解决方案实际上是将蛋糕做小。我看不出在不破坏中美两国经济的前提下,何以达到贸易平衡。
显然,人民币汇率并没有浮动。因此,有人说人民币汇率不是以市场为基础。我并不想说,中国政府已经将汇率设定在“合理”水平。我知道,市场也不会这样认为。上世纪90年代,市场催生经济泡沫,导致1998年亚洲货币崩溃。无论基本因素出现多大变化,都不应该出现这样巨大的动荡。日元经济没有出现任何变化,日元汇率却大起大落。给中国的教训很清楚:将汇率完全交由市场操控,是灾难性的。
中国也有很多问题。但低估汇率不是问题。我反而认为人民币可能被高估了。存在升值压力是因为市场猜测美国可能会对中国采取何种措施。近十年内,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4.5倍。在经过长时间和大规模的货币扩张之后,从来没有任何经济体的货币会不贬值。如果人民币升值预期逆转,资本会巨额外流。这才是对中国的考验,而不是今天的升值压力。
中国的宏观挑战,是其危险的房地产市场。现在房价超过可持续水平100%。泡沫破裂后,部分省份的土地价格可能会下跌70%-90%。尽管政府采取调控政策,但是,房产热情仍然看涨。但是,针对市场的不利因素层出不穷。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的变化是主要因素,可能比政府调控房产市场的措施更重要。中国利率将迅速上调。如果土地价格开始下跌,人民币升值预期会进一步下降,导致资本外流。由此产生的流动性短缺,将导致土地价格进一步下跌。螺旋状态可能已经开始,但速度很慢。明年下半年,形势将一发不可收拾。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