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利益惹的祸?
面对门票免费游客少了的怪事,吕伟宏说还是利益因素在背后作怪。“这样的情况全国‘红色景点’都存在。旅行社的很大一部分盈利都来自门票的提成,门票免费了他们自然不愿意来了。”
一位导游告诉记者,从门票中抽取提成已经是旅游业中“公开的秘密”。“像长兴线路旅游是跟当地古村游、生态游等旅游项目一起,实行套票,每人40元。一张40元的门票,团体票打6折,旅行社就可以从中赚16元。”
在记者再三要求去“红色景点”旅游的情况下,浙江国际合作旅行社的电话工作人员说:“你们可以跟导游还有司机商量,把游玩其他景点的时间挪出来,但是参观‘红色景点’的来回车费和安全都要自己负责,没有游玩的景点门票钱也不能退。”
杭州一位机关干部向记者表示,除了单位组织的党团活动,自己也实在不愿意去“红色景点”。“景点没有统一的规划,讲解员像在背台词,景点和观众的互动太少,孩子们也觉得没意思。”
“‘红色景点’的确存在过于依赖旅行社的情况,平时散客很少。现在没有利润空间,旅行社自然不愿意把游客往这里带。此外公共设施落后和服务质量较差的问题也是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吕伟宏说。
怎样让“红色旅游”越来越“红”?
面对“红色景点”游客流失的情况,吕伟宏认为,这些公益性景区不同于一般景区,的确存在引入民间资本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发挥这些景区的教育功能。
吕伟宏说,当然景区自身也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手段和技术。每个公益性景点的革命文物馆藏量都不一样,可以通过红色资源共享,满足大家对此的需求。另外,应该积极发展地区旅游业,以此产生连带效应。“如果连游客都留不住,还谈什么教育?”他说。
据了解,浙江省内一些地区正在探索实施“红色旅游”与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游、自驾游、农家乐等旅游方式相结合,以当地旅游发展来带动“红色景点”的游览。
杭州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傅立群说:“‘红色景点’担负着让公众了解历史、不忘历史的功能,免费开放不应该只是一句没有吸引力的口头号召。除了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外,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引导公众对‘红色旅游’的认识也非常重要。”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