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产能过剩并不阻遏通胀形成和发展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09/7/28 9:28:00   
>> 相关新闻链接
·别用老眼光看中国经济 ·发改委官员:通胀并非主矛盾 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
·货币政策宽松的"适度"之谜 ·我旅游拉动消费成绩突出 上半年国内游10亿人次
·中小企业贷款“外松内紧”迹象明显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居民收入增幅超GDP
·四大行上半年新增贷款约3.2万亿元 ·丁声俊:我国粮价不会出现大涨大跌
·温家宝: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刘煜辉:下半年资产泡沫和物价通胀或将难免
    据上海证券报消息如果说前几个月人们还在为通缩压力不减倍感忧虑的话,那么,现在人们该为即将到来的通胀担忧了。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伴随国际金融危机的恶化,我国经济下滑态势明显,物价也从此进入下降通道, CPI和PPI的月度增长率持续为负。对此,一些专家学者甚至认为我国已进入通缩时代,主张把宏观政策的重点放在防通缩上。其实,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通缩压力并非像一些人渲染的那样严重。两个主要物价指标持续负增长,固然与经济减速带来的需求下降有关,但主要是受制于翘尾因素。而且,由于一些导致通胀的因素或是已经现实存在,或是正在慢慢滋长,因而经济运行中的通胀压力实际上要大于通缩压力。在去年12月和今年年初,笔者多次撰文提出,通缩压力实不足惧,中国经济的现实威胁,不是通缩而是逐步增强的通胀预期,过分夸大通缩压力会模糊政策决策者的调控视线。现在看来,CPI和PPI 6月继续负增长,而且未来一、两个月内CPI和PPI仍有可能为负,但通胀压力正在加大,通胀渐行渐近。

    现实的通胀压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美元贬值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国内信贷超常增长带来的货币供给压力。

    尽管美元走贬的道路会有起伏,但贬值趋势是无法逆转的。尽管美国财长盖特纳多次表白“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尽管美元走势要受制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与美国的政治博弈,但美元贬值对美国利大于弊,更符合美国利益。弱势美元不仅有利于刺激出口,而且会大大降低美国的总体负债水平,实现财富有利于美国而有害于他国甚至整个世界的再分配。因此,美国政府有充足的政治与经济动因推动美元贬值,向世界输出通胀。所以,美元的继续贬值是可以预期的,尽管一定时期内贬值的幅度很难断定。

    还应看到,美国和欧洲经济有可能在明年年初和年中分别摆脱衰退走向复苏,自然,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将显著扩大。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今年全球对原油的需求将减少2.9%,而明年将恢复正常增长。显然,美元贬值和大宗商品需求回升所带来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必将成为我国新一轮通胀的主要推力和策源地。

    今年上半年史无前例的贷款超常增长,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迅猛扩张, M2余额高达56.9万亿,增长了28.5%。货币供应量的迅猛增加,必将引起货币和商品的对应关系失衡,并引发资产价格泡沫,拉动物价总水平上涨。

    当然,除上述两大因素外,国内粮食价格环比连续5个月上涨,未来农产品价格存在持续上涨空间;企业生产成本中的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将上升;资源和能源价格改革措施已经并且还将陆续出台;这些因素也必然会对未来物价上涨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时下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我国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通胀的压力不大。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也是有害的。在我国,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正成为常态。尽管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对物价有向下拉动的作用,但它并非是影响物价的主要因素,其不能阻遏通胀的形成和发展。上一轮通胀就是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生成的。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物价的影响因素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了。国际因素对物价上涨的拉动作用,有时可能超过国内因素。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就是上一轮通胀的主因。

    笔者估计,CPI在今年9月以后将会重拾升势,明年2月以后上升速度会加快。尽管经济运行中存在较强的通胀压力,但考虑到经济回暖的基础尚不牢靠,目前还不宜改变货币政策的方向,也不宜采用提高利率这种价格型政策工具操作来收缩货币供应量。中央近日连续发出信号强调延续既有政策,显然对此有充分估计。不过,在这种情形下,央行可以通过发行定向票据、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来微调。

    (作者系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高级经济学家、博导)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