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介绍,河北大多数民资钢厂不具备进口资质
□河北民资钢厂有望借助代理制打开进口空间
本报记者 李保元
进口铁矿石是河北钢铁行业的“粮草”。中国铁矿石进口商数量从最初的数百家减少到百余家,进口“乱象”并未消失。3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钢协)表示,将对进口铁矿石企业资质标准再次调整,全面推进铁矿石代理制度。此举意味着进口商数量还将减少。河北钢铁业人士以及国内行业分析师告诉本报记者,代理制推行,对于没有进口资质的河北民资钢厂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国内铁矿石现货炒作存在巨大利益,进口商的数量减少还将是一个艰难过程。
■进一步缩减进口商
国内现有112家铁矿石进口商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型钢厂下属的外贸公司,共有70家,另一类是不从事钢铁冶炼的纯贸易商,共48家。国内进口矿现货市场的货源,绝大部分来自贸易商。
上半年,中国进口铁矿石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一半,质量却越来越差。中钢协副会长罗冰生3日表示,针对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强行改变铁矿石贸易模式,金融化趋势越发显现的现状,未来将会对进口铁矿石企业资质标准进行修改,重新制定进口铁矿石企业名单。调整主要有两个基本思路:“一是企业必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更多注重节能环保。二是进口企业要保障资金的足够充裕,保障进口的需要。调整后,进口铁矿石企业的总量会有所下降。”
如果贸易商数量减少,如何保证不具备进口资质的钢厂的外矿供应?罗冰生表示,中国接下来将全面推行进口铁矿石代理制,“欧洲和日本也实行铁矿石进口代理制。国内市场实行代理制是由中钢协和五矿商会代表的全体会员企业共同表决同意的,不违背WTO自由贸易原则。”
据悉,中钢协和代表贸易商的五矿商会已经成立审查办公室,未来将对每一单铁矿石进口贸易进行审查,杜绝进口铁矿石流入落后产能钢企。
■倒矿牟利不是秘密
据业内人士介绍,除国有的河北钢铁集团之外,河北大多数民资钢厂并不具备进口资质,其所有进口矿,主要来自唐山曹妃甸等地的进口现货市场,除非在特殊时期,现货市场的价格往往远远高于进口商进口价格。铁矿石贸易商通过“倒矿”,获得不菲利润,河北民资钢厂和拥有进口资质的国有钢厂相比,在原料成本上已首先处于劣势。
如果铁矿石推行目前外贸行业常见的代理制,这意味着民资钢厂可以委托贸易商代理进口铁矿石,额外增加的成本,只是支付给代理商的3%或5%左右的代理费。和目前现状相比,更多的钢铁企业获得了进口铁矿石的机会,降低了原料成本,而贸易商则无法再炒矿牟利。
除贸易商外,一些拥有进口资质的国有钢厂参与国内“倒矿”也已经不是秘密,中钢协原会长、原冶金部副部长吴溪淳曾批评国内大钢企倒卖长协矿(600元长协矿最高倒卖1500元)。
■有助于外矿市场稳定
唐山一家民营钢厂不愿意具名的铁矿石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进口铁矿石存在相当复杂的利益链条,要减少贸易商数量难度不小,中钢协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够减少进口商的数量,促使问题“去复杂化”,对于河北的民资钢企来说,进口代理制是个好消息,而整顿进口商可能带来的一个结果是:“倒矿者”控制、炒作市场的势力减弱,外矿现货市场将更趋稳定。
中钢协3日重申,和三大矿商的价格谈判还在继续。舆论一般认为,进口集中之后,有助于在谈判中增强议价权。不过上述唐山民企人士表示,减少进口商对于价格谈判影响不大,因为三大矿商的行业强势垄断地位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
■市场提供整顿良机
从2005年开始,相关部门开始整顿铁矿石进口商,从523家减少到118家,之后再度减少到112家,业内人士分析,进口商数量减少不仅没有抑制价格上涨,反而使得市场更加混乱。兰格钢铁信息中心研究员张琳告诉本报记者,对于贸易商来说,放弃高额的“倒矿”利润,去接受3%的代理费,过程艰难,因此相关部门想减少进口商数量并非易事。
不过,虽然铁矿石价格近期有所反弹,但从四月后一路从180美元猛跌到130美元左右,协议价和现货价价差缩小甚至倒挂,贸易商利润空间缩小甚至可能赔钱,张琳表示眼下是整顿非钢厂贸易商的一个良机。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