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判断评价当前的工资收入指标,首先要搞清楚样本。2008年工资增速公布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当时解释是私营部门没有纳入统计。但即使除去私营部门,政府部门去年并没有公布工资上涨,很多国有企业也可能没有上涨。这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样本范畴或增长定义,应有进一步的说明。
王小鲁:2009年我们进行了第二次关于城镇居民真实收入支出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最低收入、低收入和中低收入这三组居民的统计收入略低于推算收入,但差异不太大。从中等收入组往上,统计收入与推算收入的差距逐级增大。差距最大的是占城镇居民家庭10%的最高收入组,统计的2008年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不到4.4万元,而模型分析法的推算结果是13.9万元,是统计收入的3.2倍。
我个人认为,这些未能反映在居民收入统计的收入可以称为“隐性收入”。其产生的原因,并不是统计调查方法或计算的错误,而在于统计调查难以取得高收入居民的真实收入数据。隐性收入的存在使全国平均的城镇居民收入比原有统计提高了一倍。
需重视隐性收入
中国证券报:其他国家是否存在居民实际收入与统计指标的差异?这种差异如果真的存在,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会不会受到影响?
刘元春:对于工资统计与居民感受的差异,其他国家也存在。比如,美国经济好的年头GNP增长可以达到3%,但居民可能认为收入没有明显增长。但对不少发达国家而言,税收体系各方面已经很规范,收入所得税体系监管很严,一般老百姓可能不太存在所谓灰色、黑色收入。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