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个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走势图
■ 析影响 探未来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 国际化提速
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步伐也在提速,从而为汇率机制深层次改革保驾护航。
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应坚持“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三步走,先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再使人民币逐步成为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货币,最后逐步成为储备货币。从目前来看,这三步均迈出实质步伐。
企业直面汇率风险 汇改倒逼产业升级
最担心人民币升值的是中国出口企业。刚刚从金融危机的外需订单减少阴影中走出,又遭遇劳动力、土地和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上升,如果人民币再升值,国内出口企业将遭遇极大的成本压力。所幸的是汇改重启1个月来,人民币汇率显示出“有涨有跌,双向波动”的态势,较多的出口企业近年来也已具备应对市场变化的调整能力,能通过多种途径规避汇率风险。
汇改五年:四学者纵谈人民币通向市场化之路
余永定:我认为升值本应该更早一些,早在2003年就可以开始了。升值的速度也可以快一些。果真如此,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的状况会更好一些,2003年底我国外汇储备是4032.51亿美元,现在则接近了2.5万亿美元,还不包括中投公司的2000亿美元。
李稻葵:从2005年到2008年的汇率机制改革,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通过可控的渐进式的自主升值,让国际收支失衡情况有所缓解。同时微观层次上让企业面临更大的转型调整压力。从大的方面来讲,这两年期间的重新挂钩是有道理的,是正确的。这么做实际上是支持了世界经济的稳定,也帮助稳定了美元,因为这时期主要新兴市场货币都是对美元大幅贬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