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收入不高 观念也需转变本报记者 秋凌
通讯员 耿海营
昨日本报刊发了《上半年石市居民“能挣不愿花”》引起读者关注。市民挣得多了,消费倾向为何不高呢?国家统计局石家庄调查队相关负责人认为,重储蓄、轻消费的观念是一方面制约因素;另外,预期收入不高,需要花钱的方面不断增多,也挤压了消费增长的空间。
传统消费观未变
长期以来,百姓形成了重储蓄、轻消费的观念,近年来虽有所转变,但整体而言,这种观念尚未得到根本改观。其次是瞻前顾后的消费观念影响了消费增长。由于社保体系仍有待完善,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在消费时仍会瞻前顾后,很难实现放心消费和超前消费。
预期收入不高
占就业人口比重23.2%的城镇个体或私营企业员工,普遍缺乏长效及可持续收入增长机制,一些制造业企业的普工工资,仍在政府出台的最低工资指导线上徘徊,职工工资水平仍相对较低,致使居民消费信心不足。
消费方面不断增多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需要花钱的方面不断增多,一些居民日常非消费类支出挤压了消费增长的空间。据资料显示,二季度,城市居民用于礼尚往来的人均捐赠支出同比就增长了86.1%。居民在预期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支出预期扩大,必然使一部分居民要主动降低常规性的生活消费支出。
消费环境需优化
一些行业竞争不足,导致相关商品及服务价格偏高。对消费者而言,价格永远是最重要且最敏感的影响消费因素。如本地一些服装专卖店由于实行独家代理,同一品牌同一款式的服装价格比竞争激烈的特大城市要贵得多。另外,一些商品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售后服务整体质量较差,让居民不敢放心消费。
扩大消费的几点建议
国家统计局石家庄调查队相关负责人认为,要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就业岗位,使更多的城市居民实现充分就业;再就是要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从而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同时建立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只有腰包鼓了,才会敢花钱。
其次要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服务质量。要打破行业垄断,打破电信、金融、电力、烟草等行业的垄断性经营,让社会资本、民营资本进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使相关产品及服务价格降至合理水平,以刺激居民在这些领域的消费需求。尽快建立健全服务行业的强制性标准,并监督其严格执行,一旦违反要严肃处理,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满意消费。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社保制度,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