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大棒直面高企药价。CFP供图
查税、查贿和查价三板打向医药企业
“高价‘芦笋片’事件曝光后,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表示,将有三件事情可能发生,那就是出台药价新政、严查商业贿赂和查税。现在这三件事都一一应验。有业内人士预测,如果三大板斧力度比较大,一直为人议论的医药产业黄金十年梦或将断送。
查税:底价代理模式将难继续
据悉,2010年国家税务统计稽查工作的重点领域有三个,其中排第一个就是药品购销。而药品购销逃税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走票”。
我国药厂八成左右的药品都是通过底价代理的模式包给商业公司来运作。而出厂价与零售价之间巨大的价差所要交的增值税,很多商业公司都通过洗票、倒卖增值税发票等各种手段给漏掉了。
牛正乾表示,如果国家加大整治力度,之前药厂可以20%的折扣价出货,以后也就只能75%的折扣价出货了,倒票的公司和代理商将会被排挤出去。
查贿:始终保持高压状态
卫生部本月下令严查目前较为普遍的对医生的商业贿赂。此次严查不仅继续加大力度,设置时间限制,而且还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务必在今年内建立药企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制度。
高压下,很多药厂都开始调整对医生的回扣行为,而这势必影响该药在医院的销售。
查价:900多家药厂受影响
本月初,发改委发文表示,将对900多个药厂生产的900多种药品的价格进行核查。
据《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流通差价率(额)核算标准显示,药品将按照出厂价分为7等设置流通差价率,具体方案是按含税出厂(口岸)价格分为0~5元、5~20元、20~100元、100~500元、500~1000元、1000~10000元、10000元以上等多个档次,其最高流通差价率(额)分别对应为40%、30%+0.5元、25%+1.5元、20%+6.5元、15%+31.5元、8%+101.5元、901.5元。
广州某大型药厂总经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前段时间媒体曝光的天价芦笋片,其出厂价是15.7元,对照上述流通差价率30%+0.5来计算,该产品到医院的采购价最高不能超过20.91元,医院加成15%后再卖给患者,最高价格才24.04元。
监管影响
“低进高出高差价”变“高进高出高返利”
从这三个政策来看,以后底价代理的模式将在越来越难有操作空间,而药厂势必高开出厂价以控制政策风险。现在我国药品领域比较普遍的运作模式是“低进高出高差价”,即低的出厂价,高销售价,高流通差价,以后将因底价代理没办法运作而变成“高进高出高返利”,即高出厂价,高销售价,然后把高开的价格再通过高返利给回经销商。牛正乾指出,新办法将改变医药工业企业和流通企业的结算方式,造成整个产业链共同抬高药价的现象。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