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掘金中国农业之山东寿光样本调查
水土渐服 洋种子难逢对手
在洋种子多年来的攻城拔寨之下,山东寿光本地的民间育种企业已屈指可数,但67岁的王荣熙一直在坚守,他创办的金田种苗有限公司主要销售本土西红柿种子。
王荣熙曾在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园艺研究所工作过13年,1993年回到家乡山东寿光后,一直致力于西红柿种子的研究和繁育,他研制的种子风靡一时、供不应求。2000年,美国BHN种子公司找到他,希望双方各自拿出优质种子,共同研究并开拓中国市场。之后,在双方三四年时间的合作中,BHN公司的种子借助王荣熙的销售网络迅速占领了寿光市场,而王荣熙自己研发的本土种子逐步淡出。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此消彼长之际,BHN公司单方面更换了中国合作伙伴,终止了与金田种苗公司的合作。
如今,金田种苗公司每年在全国25个省市销售超过2000公斤西红柿种子,在全国同行中可谓名列前茅,但对“家门口的市场”只能望洋兴叹。
王荣熙的女儿、金田种苗公司经理王英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王荣熙这两年身体不好,但一直坚持泡在育种基地,希望能夺回市场。
金田种苗公司的遭遇正是寿光蔬菜种业过去20年的一个缩影:上世纪90年代以前,菜农自留种子;上世纪90年代初期,菜农选购国内科研单位或企业的种子;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外资种子公司纷纷在寿光建立蔬菜品种试验示范基地。等到2000年中国颁布种子法,蔬菜花卉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蓄势已久的外资公司逐步蚕食了这一巨大市场,本土种子公司被挤出市场。
寿光市农业局负责种子管理的主任范立国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寿光蔬菜种植面积为84万亩,年产蔬菜40亿公斤,在这个“中国第一菜园”,丝瓜、有刺黄瓜等蔬菜的种子仍以国产为主,而圆椒、长茄、西红柿等蔬菜品种,洋种子占据了绝对份额,甚至超过了90%。
他介绍,上世纪90年代后期,瑞士先正达、荷兰瑞克斯旺、美国圣尼斯、以色列海泽拉、荷兰德瑞特、荷兰纽内姆等种业巨头纷纷在寿光布局。目前,在寿光这一兵家必争之地,设立分公司、办事机构或示范基地的外资种子企业已达30多家。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寿光的种子市场、农产品物流园、农资市场上聚集着上百家种子销售企业,多数公司表示,其销售的主要是洋种子。寿光当地粗略统计,每年种子交易额在6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超过4亿是洋种子。
当地菜农显然更欢迎洋种子。在寿光纪台镇吕家村,菜农吕会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全村1000多户,90%以上都种茄子,但几乎没有人使用国产种子,基本上都是选择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或“765”品种。
“布利塔”是每年8月中旬栽种,一株茄子能长到3米甚至更高,收获期可从当年10月延续到次年6月底。相比之下,国内茄子品种生长期短、产量低、抗病性也不及洋种子。一粒“布利塔”种子要卖到6毛钱,而国产种子的价格一半都不到。
吕会顺说,自己和身边不少菜农也都明白,任由洋种子占据市场并不妥当,但洋种子品质更好,菜农们也别无选择,让他们担忧的是价格上涨。当地菜农种植“布利塔”已接近10年,价格已从刚开始的每粒4毛钱涨到了现在的每粒6毛钱,可谓是“一克种子一克金”。
事实上,这些洋种子大都只有研发技术属于外资,育种、分装、销售等上下游环节都在中国完成,或仅在国外完成一些简单的加工工序。由于中国内地人工成本较低,洋种子的育种成本并不高。王英杰介绍,一粒成本仅一分钱的种子,卖出两毛、五毛甚至一元价格是常有的事。
近两三年,寿光也意识到了洋种子占比过高的问题,开始大力培育本土种子。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研发的辣椒种子“中寿12号”已推广了两年,逐步得到了菜农的认可。但种子研发是场“持久战”,短期内仍是洋种子处于强势,本土种子“收复失地”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