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6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环比下降1.8个百分点至53.9%,低于市场普遍预期。当天由汇丰控股发布的5月份制造业PMI则下跌至52.7%,为一年来的最低水平。一时间,市场上弥漫着对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增长可能放缓的担忧,当天亚洲股市出现普跌。然而,与记者连线的多家外资银行专家认为,5月份PMI下降本身并不一定代表当月实体经济增速显著放缓。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似乎好于两三个月前,因为经济增长速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而通胀压力已明显下降。他们还提醒关注国内政策过度紧缩以及出口大幅放缓的风险。
据悉,在5月PMI的11个分项指标中,仅有产成品库存这一项上扬。产出分项指标和具有前瞻性的新订单分项指标分别从4月份的59.1%和59.3%跌至58.2%和54.8%,采购分项指标从60.1%跌至56.0%。值得一提的是,购进价格分项指标从72.6%骤跌至58.9%,暗示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的上涨压力减弱。
记者注意到,鉴于没有前夜来自美国市场的交投指引(周一为美国阵亡战士纪念日,美股休市一天),中国制造业PMI数据的放缓促使投资者进行抛盘,6月1日亚洲股市全面走低:日经指数跌0.6%,上证综合指数跌1.9%,香港恒生指数跌0.7%,韩国综合指数跌0.7%,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跌0.8%,台湾加权指数跌1.2%,印度股指跌0.7%。乍一看,投资者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全球的产出增长已经见顶。实际上,5月份澳大利亚制造业增长已经放缓,迄今不少经济学家预计5月份美国制造业已经降温,欧洲制造业则以与4月份相同的速度增长。
尽管如此,与记者连线的外资银行专家并不认为PMI数据下降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显著减弱。鉴于PMI现在已连续15个月高于50%这一强弱分界点,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相信,增速有所趋缓的中国制造业已经步入稳步扩张阶段。“最新PMI数据与我们的观点相吻合,即2010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达到11.9%的峰值,之后在第四季度放缓至9.6%仍属稳固水平。”孙明春告诉记者。
当然,孙明春表示,该数据也反映了信贷紧缩、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的影响。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高盛经济学家宋宇对此表示赞同,并强调了季节性因素对5月PMI的影响。
实际上,除受到全球金融危机扭曲的2009年外,2005年至2008年间PMI在5月份均出现环比下降,降幅分别是3.8、3.3、2.9和5.9个百分点。相比之下,今年5月1.8个百分点的降幅比前几年温和多了。王庆表示,这意味着经济基本面强劲的反季节性力量。宋宇认为,有必要对官方公布的数据重新进行季调,而经再次季调后5月份PMI为52.8%,高于4月份的52.0%。“原始数据季节因子的稳定性很不确定,因此5月份增速未必比4月高,但也未必像原始数据那样明显低于4月。我们认为要对10天以后公布的工业增加值和发电量等‘硬指标’进行分析后才能做出判断。”宋宇如是说。
几位专家认为,尽管中国实体经济增长速度自年初高位下行,但水平依然强劲。宋宇表示,再次调整后的PMI数据表明工业活动增速已从年初非常高的水平有所下降。鉴于当时增长率显著高于趋势水平,一定程度上的增长放缓应被视为一件好事。到目前为止的宏观形势似乎比2至3个月前更好,因为实体经济增长保持在较高水平,而通胀压力已明显下降。他提醒人们下一步应当关注国内政策过度紧缩以及出口大幅放缓的风险,尽管后者的几率没有市场担心的那么大。
王庆相信PMI的下降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对中国经济过热的担忧。考虑到希腊主权债务问题的不确定性和国内房地产调控措施效果的显现,他预计政府进一步出台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人民银行上周净注入流动性和大力推动建设经济适用房让他相信,政府已经采取了预防措施以缓解任何潜在的经济下行风险。 (记者 袁蓉君)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