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电集团,筹建时间长达17年的财务公司终于从蓝图走向现实。背后“推手”,正是邹磊。
此前,150多亿元各种资金长期散落在集团公司400多个银行账户上,且多为活期。“必须建立资本运作平台,统一管理、调配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虽然一些成员企业不情愿,但邹磊的态度是:不争论、不能拖!结果,从去年5月启动到今年2月批复,哈电集团财务公司正式组建,黑龙江国企唯此一家。
很多员工说,刘烈宏、邹磊是从海内外众多应聘者中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这种市场化选人用人的机制,符合企业特点,提供了均等参与的机会,打破了论资排辈,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全球公开招聘中管企业总经理,对深化国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这一影响深刻而长远。”中组部干部五局负责人表示,通过对两家集团员工的广泛调查,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次“公招”使国企干部职工在选人用人观念转变上又大大进了一步。
辐射效应正在“发酵”
“中国电子、哈电集团的公开招聘工作之所以成功,关键就在于选来的总经理能力强、素质高、工作适应得快、企业上下服气。”中组部干部五局负责人表示,“这说明招聘程序科学、考题出得好、考察看得准,干得好的人能够考得好,而考得好的人在实际工作中也确实干得好。”
“公开招聘的考题出得很见水平,充分体现了‘干什么、考什么’。”刘烈宏现在回想,当时考卷中案例题中的“某集团”指的正是中国电子集团,对于集团公司存在的问题,看考生是否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考的是是否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
哈电集团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也表示,在总经理职位面试中,他通过视频参与了全过程,对考生进行测评和打分令他感到很兴奋,也很感动,“这让我真实地体会到了对企业主要领导任用的参与权、选择权,企业职工非常欢迎这种民主、开放的做法,企业‘主人翁’的意识更强了。”
哈电集团最近召开了一次党建工作会。就在这次会议上,集团明确规定:公开招聘将是集团今后选人用人的方向。“比如,集团的人力资源部和审计部等部门正在积极准备‘公招’。”在邹磊看来,公开招聘在哈电集团内部开始渐渐由“点”变“线”。
事实上,不止中管央企正职岗位,自2003年以来,中组部、国资委已经连续6年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中央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共81家中央企业提供了102个高级经营管理者职位,来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共7462人报名参与竞争,经过资格审查,1952人获得竞争资格,通过考试测评和组织考察等环节层层遴选,最终有95人脱颖而出,走上了相关领导岗位。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