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城市建设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投资的过程。
当河北经济发展迎战2009“困难之年”的时候,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了2515.7亿元,增长56.9%,拉动城镇投资增长12.2个百分点。
初步统计,全省“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期间,计划启动的城建大项目有1000多个,总投资将达到8000亿元。
这不是一个孤立的数字。
业内专家保守估算,建设性项目每投入1个亿,就可拉动相关产业产生3个亿的产值。城市的建设和改造,扩大投资、扩大消费,本身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过程。据测算预计可直接产生至少12800亿元的增加值,累计拉动经济增长6.34个百分点,产生近16000亿元消费需求,增加城镇就业岗位约129.3万个,增加财政收入1667.3亿元,产生税收838.4亿元。
但大规模城市建设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投资效应。
常山股份整体搬迁,华药搬迁,石钢搬迁……三年大变样中,关于石家庄企业外迁的新闻接连不断。按照规划,石家庄城区有48家重点企业需要搬迁。
2009年7月20日,唐山市召开市属企业搬迁曹妃甸协调会,搬迁企业涉及冀东水泥、冶金矿山、陶瓷股份等。
邯郸力争用3年时间把新丰农药、滏阳化工等30余家化工企业全部外迁。
企业外迁是因为都遇到了相似的问题——— 与居民区、商业区混杂,企业发展无空间,城市发展受制约。“每一家企业的搬迁都不是简单搬家,而是与改造、改制同步进行。各市在支持引导企业在搬迁过程中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和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企业外迁,带来了张家口的产业大集聚。
作为工业重镇,张家口主城区内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有近百家,主要涉及能源、机械、冶金、化工等,占城区面积三分之一。为此,张家口斥资30亿元建设了总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的西山、南山、东山三大产业集聚区。中煤公司的煤机制造项目率先进入。去年5月1日,北京一家企业的万能铣床零部件项目在此投产,5月16日,席勒(中国)飞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直升机制造项目在西山产业集聚区开工……“园区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聚集与城镇建设的良性互动。”对城市产业发展的路径设置,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三)
今年全省两会期间,对城市夜经济的关注,因为省委书记张云川和北人集团总裁白珊的对话而进入人们的视野。
人们在热议中发现,一个看似简单的夜经济,竟然涉及到吃、喝、住、游、购、娱、美、学、健等业态,涉及到发改委、商务、交通、公安、环保、工商、城管、文化、体育、卫生、税务、质监等部门和机构。
建设步行街,谋划消费热点,组织更多的消费活动,对城市管理环节进行调整……新的城市,为孕育新的产业而行动。
如果说,三年大变样是河北城市的一次集体转身的话,城市所承载的产业格局无疑也将随之改写。
今年开始,石家庄的产业结构变“轻”了:沃尔玛(河北)百货有限公司日前获得批准,东亚银行石家庄分行正式开业,裕华万达广场开建……
城市发展,需要市区内工业企业搬出去,更需要把新兴产业引进来。
2009年4月29日,作为唐山市三年大变样标志性工程的唐山大南湖开园。此后,南湖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高怀军感受到了一种变化。
当年“五一”前,许多开发商到大南湖只是来看看,“五一”期间游人如织的盛况引起关注,许多投资者开始直接上门洽谈。
按照规划,南湖生态城将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进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宜居程度,带动第三产业及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
按照要求,我省在推进城市改造建设中将积极发展优质产业,注重引进那些能够创造GDP、解决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经济实体,以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建设难管理更难,城市管理既要做到科学精细,更要形成有效机制
(一)
今天我修路,明天你埋管,后天他栽杆……曾几何时,几乎成为我省城市的常态之一。
随意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公共设施被随意破坏,在城市中此类现象屡禁不止。
停水、停气、停暖告知信息不及时,居民生活受影响,抱怨连连……
城市建设难,管理更难。
难在管理上的粗放、不精细。难在管理机制不健全,难在运行机制不完善。
三年大变样,在改变城市的面貌,也在再造城市整个运行体系。一场关于城市管理的变革也由此开始。“城市管理要做到科学、精细,有标准、有目标、有责任、有检查,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三年大变样工作启动伊始,省委书记张云川便多次强调。
(二)
今年春节后,承德市民发现,城市主要街区路边竖起了城市管理监督标牌,上面明示了城管、交警、园林、环卫等部门管理范围并公开责任人的电话。
“原来是一个路灯坏了不知道找什么部门反映,打一大圈儿电话还没人理,现在一个电话过去,马上便有人过来维修。”市民李先生说。
变化始于今年3月1日,承德对市中心区主要街道和重要部位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市中心区的管理辖区按一定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单元网格的管理单位和责任人,以划段分片挂牌的方式,明确单位、明确人员、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奖惩。
新的管理手段还涉及对街面秩序(含市政设施)、交通秩序、治安秩序、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旱河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全时段、全覆盖管理和服务。新管理方式实现了“走街入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如果城市管理工作对每项工作都有标准要求,对每一个细节都认真规范,那么,整个城市管理的水平就能上一个大的台阶。”省住建厅厅长朱正举认为,在城市改造管理过程中,应更多推进精细化管理、数据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
无疑,如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体现便捷高效和以人为本,实现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已成为三年大变样中一项重要课题。而这个课题回答得好与否,同样关系着河北城市未来的发展。
(三)
今年以来,邯郸市探索推行了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将城管、规划、建设、市政等20多个单位组合,每月协商探讨城市管理难题。
石家庄从2008年开始,便将18项权限下放,启动市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每一种管理行为,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都要在制度上做出明确规定,城市管理亦然。
2009年5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为城市管理“深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根据意见安排,到2010年底,全省设区市基本建立以市级为主导、区级为主体、街道为基础的城市管理体制,形成比较完善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城市管理体系,建成城管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城市管理“大变样”,正在从制度层面实现突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