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河北城市给人的印象一是“土”,二是“旧”。
而今,这种印象正在被“时尚”、“大气”的赞美所代替。
这样的变化始自2007年10月底。中共河北省委七届三次全会首次提出,“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石家庄市是重点,要在全省作出表率”,“各市和各县市都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力争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使全省城镇面貌明显改观。”
围绕增强承载和辐射能力,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河北城市发展理念开始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更新。
城市规划是发展的蓝图,既要体现特色和品位,更要统筹考虑区域协调
(一)
工业化与城镇化两者进程基本同步的世界规律,一度在河北遭遇尴尬。
2008年,我省的城镇化率只有43%左右,低于全国将近5个百分点。与工业化率相比,我省城镇化率滞后10个百分点以上。
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河北经济发展的“两条腿”,一条长,一条短。
结果便是,城市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生活、生态环境不好,既不能吸纳和聚集高端产业,也不能吸纳和聚集高等级要素,造成产业发展低端化,也造成城乡差距过大。
选择决定城市命运。河北城镇发展的路径选择在哪里?
实现三年大变样,加快推进城镇化。河北开始了一场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突破的新实践。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蓝图,要科学论证、高标准设计,注意体现不同城市的特色和品位。规划一经确定,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干预。”省委书记张云川在省委七届三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这样的要求。
科学、富有前瞻性的规划,不仅更能凸显城市的特色和魅力,而且可科学指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让城市成为辐射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地”。
(二)
这是河北城市“品位意识”集体觉醒的时期。
2009年6月底,石家庄市民发现裕华路两旁的高空“电力蜘蛛网”不见了。裕华路旁的太阳能公交车站台整齐划一,道路标识美观而规范。
这年的“五一”节,唐山市民纷纷来到开园的大南湖,体验这座重化工业城市清新自然、宜居生态的一面。
在邯郸,由德国LARS景观设计机构和上海大博景观共同编制的《滏阳河滨水走廊总体设计》方案,引入“城市之核”的理念,通过打造七彩滏阳河,塑造魅力新邯郸。
保定市在城市规划中提出给城市“留白”的理念。
芬兰著名城市规划和建筑专家伊利尔说过:“让我看看你的规划,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人追求的是什么。”
这是河北城市重塑“空间格局”的时期。
沿京广线北上,河北城市框架变“大”了。
邯郸制定了“1+8”城市组团式发展格局。主城区与8个卫星城间都将由一级公路相连。从邯郸市区出发,15分钟内即可驶入高速公路,卫星城与主城区形成“半小时经济圈”。
邢台市提出“一城五星”城市发展格局,并在县城集中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实现产业集群集约发展。
石家庄在提出“1+4”城市组团后,最近提出,按照500万人口大都市的规划,城市定位在“繁荣、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京津冀第三极、文化生态宜居城市。
保定将形成“一城三星一淀”的城市新格局,打造半小时交通圈。在县县通高速的基础上,把高速交通向园区延伸,实现重点园区通高速公路。
……
规划理念上对城市空间布局的重塑,带来的是交通的便利,人员的加速流动,还有城乡间发展的均衡。
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神经末梢”,农村也在变。
今年4月16日上午,卢龙县柳河山谷和抚宁县大新寨两处农村新民居建设工程正式奠基。柳河山谷项目将使全村600多名村民都能住进新楼房,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据了解,今年,我省将启动全省6500个新民居示范村规划建设工作,6月底前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其中4月底前完成省重点支持的2000个示范村规划编制。
面对系列城市环境问题,面对城乡统筹发展使命,城市局部的改造已不能满足需要,大规模的更新和重新布局,成为各城市解决这些城市问题的主要措施。
河北正通过三年大变样走出一条城乡协调、良性互动、符合河北实际的城镇化建设道路。
(三)
视野有多大,规划有多高。
河北城市开始打破“就城市论城市”的局限,跳出行政区的框框,从城市带、城市圈以至更大的区域范围来整合自身的发展空间。
廊坊市在今年初的市两会上提出,“将编制和实施环京津城镇群发展规划,选取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重点城镇,结合村庄整理和新民居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小城市。”
其实在廊坊香河县,从2007年开始至今,县里对159个村街进行整体规划,确定了20个新农村建设组团。整理出的土地迎来一大批现代服务业项目。新的农村组团成为打造小城镇的绝佳平台。
为此,今年廊坊市还计划在北三县经济一体化上有新突破。从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协调、城镇布局、共有河流和国道整治上,进一步做好规划和整合。还要研究出台税收分成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项目统一摆放、产业统一布局。廊坊旨在把燕郊新城锻造成环北京城镇群的节点。
而在张家口张北县,竟然有5家五星级酒店在建或已建成。来自北京的旅游、商贸、休闲等产业投资让这座县城面貌“连升三级”。
京津冀都市圈加速形成,河北城市之变可谓恰逢其时。
从今年全国两会上传出信息,北京市地铁将延长至我省廊坊、保定等地,目前正在进行前期调研工作,关系京冀两地的京唐、京张、京承高铁等线路建设也正提上议事日程。
京津冀区域间城市融合的步伐明显加快了,河北城市建设和发展又要从更大平台上去考量了。
城市建设不是单纯盖高楼,既要体现“匠心”,更要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
去年7月9日,日本记者大泽庆子在参观了石家庄的城市建设后,在新闻报道中写道:“公园、广场、大型住宅区、公路,到处都在施工,到处都是一幅繁忙的景象,我感觉自己的眼睛已经不够用了。奥运会之前北京的变化已经算是很大了,石家庄到底会建设成什么样呢?”
省委书记张云川曾说,城市建设,“要注重细节。每一处城市景观、每一个社区、每一条街道,都要精心设计,体现匠心。”
蓝天多了,道路宽了,街景美了……其实,这些人民群众看得见的进展还只是三年大变样工作的一个开始。
城市建设不但要宜居宜业,体现匠心,还要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动力和平台,做城市就是做产业。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