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危机为契机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解决多年积累下来的结构失衡问题,并转变粗放的增长方式,需要有一个中长期的战略思路。这里仅从调整需求结构方面谈点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有效需求是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而需求结构又是决定生产供给结构的主要因素。我国前几年结构失衡,主要是需求结构(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失衡,因而调整需求结构具有决定性意义。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需求在危机中锐减,在危机后也不可能恢复到前些年高速增长的状况;投资需求增长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也不可能像前些年对经济增长起那么大作用。从中长期看,潜力最大的是消费需求。扩大消费需求,是今后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希望所在。因此,必须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一项战略,采取短期与中长期相结合的综合政策措施。从当前看,最重要的是在稳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对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进行较大调整。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的症结在于: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所得比重持续上升,居民收入比重明显下降,不同社会群体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这就导致广大中低收入者购买力偏低。所以,调整国民收入大的分配结构和不同收入阶层的分配结构,增加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收入,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治本之策。
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扩大消费需求,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同时逐步缩小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差距。这两个方面都有很大努力空间。从前一方面来看,2001年,财政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高收入国家平均为6.8%,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4%,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7%,而我国2008年为2.97%;财政的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高收入国家平均为7.9%,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1.9%,低收入国家平均为1.2%,而我国2008年为0.91%;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高收入国家平均为13.4%,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7.9%,低收入国家平均为1.8%,而我国2008年为2.25%。因此,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的支出,同时逐步缩小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差距,不仅可以缓解收入分配不公,而且可以改善居民对未来消费支出的预期,从而直接和间接地扩大消费需求。
调整经济结构,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和乘法。一般说来,当经济衰退、经济周期进入下行阶段时,需求大幅减少,那些劣等生产条件的企业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同时,危机或衰退将刺激新技术应用,并催生新的产业,成为新技术投资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起点。因此,危机或衰退虽然对经济是一种破坏力,但它同时又通过市场竞争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起到强制性的促进作用。现在,美国、日本、英国都提出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主要动力。我国经济增长中能源消耗过大、利用效率较低,同时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70%左右,因此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潜力巨大。在这个方面,既要做减法,即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又要做加法,就是大力增加对节能减排和环保产业的投入,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使之成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结合点和重要方向。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做加法,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同时大幅度增加对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积极促进这些方面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调整优化结构中做乘法,这就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研发先进技术,抢占高新技术领域的制高点。(林兆木 作者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