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蓝海战略的六大误读
来源:《管理学家》 更新时间:2009/7/3 18:01:25   
>> 相关新闻链接
·企业集团资本运营模式的战略选择 ·战略转型,企业该如何出招
·企业需要怎样的经营者 ·2009年:经济寒冬企业必备的创新管理法则
·未来20年,中国企业靠什么赢 ·CEO对信息管理的实战
·小企业融资难,难在何处?对策何在? ·解析中小企业“过冬”之策
·以科学的管理运营应对危机 ·哪些企业可以在未来市场中生存

 

    误区5

    蓝海战略是新瓶装旧酒,是“化过妆”的差异化战略

    有些人认为,蓝海战略所提倡的价值创新,不过是差异化战略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可谓新瓶装旧酒。这种说法,源于对蓝海战略的误读,以及对波特竞争战略中“差异化”战略选择的误解。

    所谓差异化战略,是竞争战略的一项经典战略选择。竞争战略的创始人迈克尔·波特认为,在竞争激烈、产品趋向同质化的产业环境中,企业要想生存和获利,就需要做出战略抉择:要么通过走“差异化”的路径,通过研发和营销策略,为其产品构筑与众不同的品牌效应;要么走“成本领先”的道路,打成本牌,通过薄利多销扩大市场份额。而波特认为,企业面对这两种战略路径,只能选择其一,因为差异化必然以高成本为代价。

    波特这一理论为企业提供了红海中的生存法则。然而,随着红海中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需求的停滞甚至萎缩,这样的做法总有一天无法继续维系企业获利和增长的前景。

例如,在竞争激烈的北美航空客运市场中,各大航空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加大投入改善机上餐饮质量以及地面设施服务。其结果却是成本结构攀升,导致许多航空公司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
    蓝海战略所倡导的价值创新,就是要为陷于这种困境的企业指出一条新路。蓝海战略的真谛,不在于在“差异化”和“低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取舍,而在于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而这一目标,只有通过跨越常规竞争边界,对不同市场内的关键竞争元素进行筛选和重组,才有可能实现。就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通过跨越航空客运和汽车自驾旅行的市场边界,剔除和减少了航空客运业的竞争对手竞相攀比的元素,而增加和创造了买方真正注重的价值元素,因而将不同反响的买方价值与低廉经济的价格合为一体,为企业创造了独辟蹊径的品牌效应并开启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由此可见,蓝海战略与传统差异化战略的关键区别在于它通过跨越竞争边界、重组价值元素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而不是单纯地通过增加投入实现差异化。蓝海战略是从减法开始,而不是从加法入手。蓝海战略的四步动作框架,首先通过剔除和减少两步,优化成本结构,然后通过增加和创造,为买方提供前所未有的价值飞跃。对于资源有限的企业而言,蓝海的开创过程就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价值突破的过程。

    误区6

    蓝海战略是舶来品,不适用于中国企业

    《蓝海战略》一书援引了大量西方企业的案例,这是否意味着蓝海战略植根于西方的商业实践而对中国企业并不适用?答案仍是否定的。

    的确,有关蓝海战略的历史研究主要是基于欧美企业一百多年以来的商业实践,虽然其中也不乏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案例。然而,这种研究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和产业实践方面的相对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决定的,而并不是以文化和地域差异为基础的。

    实施蓝海战略的主要前提条件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行且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急需开拓利润与增长的新途径。倒退三十年或者二十年,蓝海战略的确不适用于中国企业—那时候市场经济机制还未在中国全面建立,许多产业还未全面发育,国内市场相对封闭。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家或是成功捕捉住制度转型过程中的契机、或是对国外商业模式进行简单的模仿、或仅仅利用不同地区市场之间的价格差异,便可以相对轻松地取得成功。然而今天,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市场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规范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中国企业长期以来所倚重的低成本和价格优势,却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中国企业的困境。一方面,国内市场中价格战愈演愈烈,产品同质化的周期不断缩短,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受到压缩。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低廉的中国商品受到了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倾销政策的压制甚至围剿。中国企业如何改变自身处境并从对外贸易的高附加值部分获利?在国内市场中,面临同业的激烈竞争,企业如何突破重围,开创利润和增长的新空间?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开创有力的品牌,如何将现有的成本优势和另辟蹊径的买方价值相结合,以同时实现差异化和低成本。蓝海战略对于急需实现自主创新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提供了一套有效可行的战略框架和实践工具。

    综上所述,在过去两年所兴起的蓝海热当中,也伴随着对蓝海和蓝海战略种种的误解和误读。

作为一种战略思想,蓝海战略是从厚重的产业历史和商业实践中提炼发展而来的。作为一套战略模式,蓝海战略包括完整的战略制定和执行的框架和工具。面对开创蓝海的契机,企业家不仅需要热情和冲动,而且需要蓝海战略所提供的理性分析路径和系统化的实施步骤。蓝海战略思维的真谛在于跨越常规边界、独辟蹊径、重设游戏规则。企业应该本着这种精神,运用蓝海思维开辟企业获利性增长的未来,而不是简单地跟风,或是简单地否定。开创蓝海的机会,正等待着每一个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人。
    (作者系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欧洲工商管理学院MBA,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蓝海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作为《蓝海战略》作者W.钱·金和莫博涅的特别助手,是《蓝海战略》简体中文版译者)

 



责任编辑:cprpy
上一页 [1] [2] [3]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