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些年,中国人总爱把北京上海的车展和世界“五大车展”比较,总想跻身于世界前几大车展中。之前差距一直不小,进入前五、前六似乎是痴人说梦。不料一场金融危机,在把中国汽车市场推向世界巅峰的同时,北京国际汽车展也顺势而上,跃上了世界汽车展的高峰,让似乎不可企及的美梦突然变得加倍现实。从目前车展报名情况来看,应该说规模不是第一,也是第二、第三,做老五、老六已经不过瘾了。
很多人都在争相回忆这20年中国车展的变化,从本质上讲,20年中国汽车展的变化反映的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变化。用一句套话说,这20年是中国汽车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过程,尽管对这个“强”需要有许多保留。
20年前,中国根本没有像样的乘用车、轿车产业,后来市场上所谓的“老三样”都没出全,富康、捷达还没有出生,夏利和广州标致还仅仅是试生产,真正在中国境内生产的轿车只有自主品牌上海汽车和引进合资生产的桑塔纳与吉普,规模都特别小,现在光一年推出的新车型就有上百款,本次北京车展,全球首发加亚洲首发的车型更达到了130款。
中国有句话古叫“家有梧桐招凤凰”,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特别好,增长特别快,现在跨国公司都是不请自到。把时间倒推十多年,世界上有名气的汽车跨国公司请都请不来,间或来上一两位稍为大一些公司的CEO,再带来一两款新车型,就足以让我们的车展蓬荜生辉,觉得无上荣光。如果再有一辆“概念车”或者“全球首发”车型,我们就更是“受宠若惊”了。记不记得,前些年,我们媒体总是为某公司把中国车展当作他们“全球A级车展”而发光。
这种种变化都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带来的。20年前,就是1990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销量只有50万辆,而去年则突破了1360万辆,今年更可能达到1600万辆,这种规模可以说是稳居世界第一,而不是“暂时领先”了。去年我们刚刚超过美国时,距离美国金融风暴前的规模还有较大差距,一度担心只是暂时领先。现在估计在一两年内,欧美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规模,而我们能够继续领先,三年就会超过欧美鼎盛时期的规模,那就稳居世界第一了。现在无论哪家公司到中国参加车展,已不再是他对中国“赏脸“,而是中国给他机会。
由于中国市场大,发展不平衡,所以中国的车展也非常多,全国有说60个,有说80个,有说100个的,但比较有名、受到车企重视的大概有三、四十个,一般在各省会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像深圳、东莞、宁波、青岛等。除却北京上海车展,其他车展更像一个大卖场,展出的多是在售车,相当于把马路上跑的车集中摆到展馆,一般展出的新车型新技术很少,而且厂家直接参与的比例也少,多数是当地销售商参展。包括广州车展也搞“车展销量排行榜”,看重的还是销量,或者目标就是促销。在这一点上,北京、上海车展有所不同,尤其是北京车展,主要是展示技术、品牌、企业形象和实力,多数观众到车展主要也不是为了“货比三家”,挑选和购买,是为看车而看车。美女靓车,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这是中国车展的重要特色。
车展折射的是不仅是车市,更折射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在人人都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其实中国生产的车子大多是别人的品牌,特别是轿车,按照“国际惯例”,这些车子都要统计在跨国公司名下的。无论是大众、通用、丰田还是福特,他们把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都看做是他们的“海外工厂”,绝不会把在中国生产的车不计在自己品牌名下,大众、日产不是都在说,中国已经是他们“全球最大的市场”吗?笼统地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不过是他们在“逗你玩”!多年来通用甚至把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五菱牌车,也统计在“通用品牌”销量名下,其实“五菱”是地地道道的自主品牌。对通用汽车的这种“巧取豪夺”,我们曾多次“严正指出”过,直到近几年他们才改称“通用品牌及在中国合资企业销量”云云。
一个以生产别人品牌汽车为主的国家,绝不能以“生产大国“自居,吸引全球汽车公司来中国造车的原因,是中国巨大的现实市场和潜在的发展前景。如今中国这样的市场竞争格局,对自主品牌发展很不利。一方面,自主品牌车型难以向上发展,另一方面,合资公司的产品还力图往下挤压,自主品牌的成本价格优势越来越弱化,像雪佛兰新赛欧,价格低到6万元,相同档次自主品牌车子即使卖5万元,也未必有多大竞争力。跨国公司多年在中国积累的品牌力,使消费者几乎毫不犹豫地倾向于选择合资品牌;大众也要推出1.2TSI的发动机,这种车型冲击的将是包括1.6升排量在内的全部小排量车。
前些天,吉利宣布成功收购沃尔沃时我们说过,成功收购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成为政府采购对象,还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是本身要做到保持车的品质不变,这比收购困难十倍;要让官员们相信品质没变,又比做到品质没变困难十倍;官员们相信了品质没变,但是要觉得坐着体面又要再困难十倍。这就是中国自主品牌在自己本土面临的挑战。就像国人在国外买了“Made in China”的货品,即使是国外名牌,心里也感到别扭。尽管能打上外国品牌,就是经过检验达到了标准。所以在这样一个市场上,让中国自主品牌与跨国公司品牌“平等竞争”,本身就不平等。再过几年,中国汽车市场一旦饱和,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将更加狭小。看看车展上跨国公司大军压境、兵临城下的气氛,中国管理当局如不采取非常措施,亡羊补牢,就等着看自主品牌逐渐消亡吧。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