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同城一体、互补双赢
积极探索项目转移、园区共建、互利合作的新机制和新途径
本报讯(通讯员纪连永 记者孙占稳、解丽达)4月2日,中建二局廊坊制造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包括工程机械制造产业基地、钢结构制造产业基地、核电钢构产品制造基地3个子项目,将落户廊坊龙河高新区。这是廊坊市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一个镜头。
按照“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同城一体、互补双赢”的思路,廊坊市找准对接京津的突破口,创新打造独特优势,以“深耕细作”的理念加速京津廊同城一体化发展步伐。
廊坊市从规划入手夯实对接基础,全面提升对接京津水平。“北京启动‘城南行动计划’和通州新城建设,为廊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市长王爱民介绍,为抓住并利用好这一机遇,他们以京津为坐标,对产业、城建、交通等各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确保规划上与京津统一协调,发展上与京津互补共赢。今年以来,廊坊市发改委、工信、规划等部门加大与京津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全面加强与京津两市“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力争两市规划中更多体现京津廊合作意向。
全方位对接京津,产业对接是重中之重。紧紧抓住京津两大城市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契机,廊坊市立足原有产业基础,通过“扩散对接”、“互补对接”、“连锁对接”等多种合作形式,吸引京津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聚集廊坊。他们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全力打造以17个省级园区为重要节点的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一批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功能区、聚集区,构筑起承接京津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的产业平台,与京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良好态势,努力实现高端产业配套协作、优势产业协调互补。
在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中,廊坊市积极探索项目转移、园区共建、互利合作的新机制新途径。他们大胆创新体制机制,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全新模式,先后建起了固安、永清、大厂潮白河工业区,以及龙河高新区、香河现代产业园等一批省级园区、产业聚集区,先后引进了京东方、中冶科工、首钢装备制造业基地、富士康廊坊产业基地、金隅建材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园区经济成为廊坊集约发展并最具实力和活力的增长极。统计数据显示,园区经济已占据廊坊市经济的半壁以上江山,17个重点园区集中了全市7成以上的新上重点项目、9成以上的实际利用外资项目。
廊坊市将交通一体化作为京津廊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全力构建现代交通体系,打造京津廊无障碍交通圈。他们积极与国家路网建设总体规划衔接,打通与京津道路全部接口,畅通区域内的“毛细血管”,并对与京津相连的98条道路、107个接口进行拉网式排查,104国道、保静线、新津涞南延、陈大线、葛马线等5条公路将同步建设,武榆线、霸杨线、桐万路等10条公路已实现同步规划。
廊坊努力打造胜似京津的发展软环境,以综合环境优势赢得发展机遇。他们实施金融体系创新工程,建成了京津廊区域票据自动清分系统,实现了京津廊区域资金清算“大同城”,并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可跨区域流通的支票,大大提高了企业资金流通速度,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着眼打造环渤海地区政务效率最高的城市,他们还连续数轮削减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截至去年底,廊坊市行政审批项目减至135项,收费项目只剩113项,分别削减了68.5%和72.4%,成为环渤海地区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之一。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