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研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从餐饮业的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人民币左右。在他们看来,利益驱动是地沟油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掏地沟油的人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平均掏一桶油就能挣上七八十元。一个人通常每天能掏4桶,回收提炼之后,就算只按食用油市场价格的一半出售,每月也能赚1万多元,相当于高级白领的收入。有人告诉学生们,在这一行,就是打杂的小工,每月也有2500元工资。
由于注重煎炸炒炖的饮食文化和铺张浪费等习惯,大量的餐厨垃圾和由此衍生的地沟油成了中国特有的现象。在调查中,学生们发现,在武汉,即使只是卖鱼汤糊粉的小摊,每天也要产生15公斤左右的餐厨垃圾。经过估算,武汉市内有大小餐饮店6万余家,每年产生餐厨垃圾约25.2万吨、废弃油脂约12.6万吨。
于是,在这样的城市里,掏地沟油就成了暴利行业。有人垄断了某些餐馆的餐厨垃圾,每天派专人收购。一座城市通常会被划分为好几片势力范围。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竞争环境”下,调查小组的学生们通过“明偷暗夺”的方式,搞到了60多个样本。这些玻璃瓶装的地沟油样本,如今被存放在实验室的冰柜里,上面贴着“川菜馆”、“水煮鱼”等标签。尽管瓶盖紧塞,还是不时传出一些辛辣酸臭的气味,据说这是“不饱和脂肪酸酸败后产生的醛”。
完成了采样工作后,调查小组的学生们顺带考察了武汉的餐饮市场,结果发现,有的早点摊子上赫然摆着两个壶,一壶是贴着标签的好油,另一壶没标签的,″明显浑浊不堪″。还有在大学城外卖羊肉串的,总是拿一个雪碧瓶装油,那些“色泽过于金黄的油”,里面都是沉淀物。
“武汉只是一个缩影。”江山说,在中国数百个城市中,但凡有餐饮业的地方就有回收地沟油的。反过来,因为价格低廉,这些地沟油最终又回流到餐饮业,从街边小铺到五星级饭店,无一得免。
医学研究的成果显示,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另一个问题是伦理上的。“别人吃过的油,在下水道里变质,再捞上来,人能吃得下去吗?”一位调查小组的成员皱着眉说。那段时间,他衣服上总有“洗不掉的馊味”。调查只用了10天,但他这半个月都没了胃口。
油掺油,神仙愁
自从餐饮业诞生之日起,地沟油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过当它最初被称作“泔水”的时候,通常只是用来喂猪,最近20年才开始给人吃。
在科研工作者看来,治理地沟油的难点在于,经过洗涤、蒸馏、脱色、脱臭等精炼过程后,单从外观和感官上,很难区分地沟油和普通油。不法商贩通常还会把地沟油掺入食用油中,如果含量较少,更是难以检测。
“搞油的人”都知道一句话:“油掺油,神仙愁”。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