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3月11日电(记者姚玉洁、沈而默)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高于市场预期。一些专家认为,CPI上行趋势渐现,通胀压力不容忽视,但未来数月物价不太可能出现快速跳升的情况,全年物价走势可能呈倒“U”形。
季节因素致CPI超预期上涨
尽管大家对春节所在月的消费热度有所预期,但2月份CPI同比涨幅高达2.7%,仍然出乎市场平均预测水平。
食品价格的明显上涨,被认为是2月份CPI涨幅偏高的最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月份八大类商品价格有六种上涨,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8%,居住价格同比上涨3%。
“由于食品价格占CPI的权重在1/3左右,导致2月份CPI季节性上扬。”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此外,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年终奖、年底双薪的集中发放,也使得居民消费需求集中快速释放。”
中国银联日前发布的“新华·银联中国银行卡消费信心指数”亦显示,2月份日常消费品在持卡人总体消费中的占比提升。作为传统节日特有的现象,食用农产品等日常消费品价格出现阶段性升高,而从国内持卡人的消费习惯看,春节期间的采购行为更多集中于食品饮料、喜庆工艺品、玩具等日常生活消费品和小型商品。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纵观1995-2009年春节所在月的CPI数据,平均环比涨幅为1.6%,高于今年1.2%的水平。
通胀压力不容回避
专家认为,虽然2月份的CPI超预期上涨有季节因素,但从去年11月CPI由负转正以来,物价总体向上的态势逐渐清晰。加上去年同期物价较低导致的“翘尾因素”,今年二季度物价指数还会进一步上扬,可能突破3%的水平,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连平认为,近期外贸进出口等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复苏强劲。国内外需求的快速增长、境外输入型因素等,都会对物价上涨形成一定的压力。
内需强劲与外需回暖将驱动工业加速回升,从而带动产能利用率的提高,显著拉升工业品需求,推动PPI上涨,并进一步传导至消费品价格。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3%,涨幅比上月扩大2.3个百分点。
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露表示,PPI的上涨态势将持续到今年年中,下半年涨幅将有所趋缓。
而在部分专家看来,近期多个省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给“物价”这个水池加了一瓢水。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此前在上海一个论坛上表示,“新一轮的工资上涨悄然展开,当工资开始动的时候,通货膨胀已经埋到了地下。”
“负利率”时代来临?
一个微妙的变化是,2.7%的CPI涨幅,已经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2.25%,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又将迎来久违的“负利率”时代?加息离我们还有多远?
鲁政委认为,在1-2月份数据稳定性较差的月份,不宜对相关数据过分解读,更不能简单以是否“负利率”为据决定货币政策调整。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尤其是民营经济增长还有许多不确定性,不会在短期内进入加息进程。
他认为,由于食品价格涨势趋缓,而非食品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未来数月物价不太可能出现快速跳升的情况,全年物价走势呈倒“U”形走势,应能控制在3%左右。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管理通胀预期的核心在于信贷调控而非利率调控。如果未来出现持续负利率的情况,不排除会动用加息工具。但为了在补贴居民“负利率”损失的同时不增加企业成本,有可能采用不对称加息,即提高存款利率而贷款利率不变,或者存款利率多提、贷款利率少提。
从目前的情况看,市场流动性有所收紧。央行公布的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001亿元,比1月1.39万亿元的新增规模下降约五成。与此同时,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加大力度回笼资金,春节后的三周内已经回笼资金6890亿元,连续三周净回笼。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