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2日讯今天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毅做客中国经济网,在谈到低碳经济时,王毅指出,尽管国际、国内都对低碳经济有越来越强的共识,但是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经验,但是我们的低碳道路和西方是完全不同的。
王毅说,谈到低碳经济,国际、国内都对低碳经济有越来越强的共识,但差别比较大。比如说在欧美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过程,它的发展过程当中,主要的任务是解决环境问题。特别是类似像气候变化这样的问题,成为它的核心问题。所以说在这些西方国家,低碳或者应对气候变化是主流化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果要应对气候变化,要减少二氧化碳的话,它的概念就是要减少能源消费。因为二氧化碳最主要的产出就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当然,像水泥行业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但是主要是来自能源。
假如说要减少二氧化碳,意味着要降低能源消耗。而降低能源消耗,我们知道能源是跟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紧密联系的。所以,如果要降低能源消耗,意味着有可能降低GDP,降低经济增长。所以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并不能以碳总量减排为核心目标。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政府去年提出要降低碳强度40-45%。在这个阶段,我们是以碳的效率指标为核心,走低碳的道路。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低碳道路。包括后面围绕这些目标采取的措施,所走的路径,跟西方都完全不一样。
但是,王毅强调,国外还是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我们要看经济发展的规律。从西方的经济规律来看,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目前已经到了碳总量减排的阶段。这个时候,可以通过经济社会的转型,比如说可以从高碳的化石能源,开始转向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新能源。在经济结构上,是以第二产业开始向服务业转变。它依靠的技术也有很多变化,在开始利用低碳的技术。人的消费观念也开始趋向于低碳消费。对于中国来讲,我们是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的核心目标、核心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低碳只能作为中国未来应对所有资源环境的一个问题来解决,这个经验是应该吸取的。第二,西方有很多新技术、新管理方式,我们可以借鉴。第三,中国作为后发的发展中国家,它有后发优势,可以跨越历史的某些阶段,使经济、环境和气候保护能够达到协同的效应。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