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9日电 题:国资委“双管齐下”拉开2010年中国央企“做强主业”大幕
新华社记者樊曦 蒋旭峰
新年伊始,中国万亿国有资产的“大管家”国资委动作频频:先有经济增加值考核的全面铺开,告诫央企非主业收益将减半考核,后有发出通知,要求中央企业3-5年内退出酒店辅业。
这样的“双管齐下”本质相同,均是要求央企收缩战线,做强主业。在去年年末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今年央企的中心工作就是“做强主业增实力”。
“做强主业的潜台词就是非主业要清理。”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部部长王志刚表示。
央企的主辅分离早已有之。回望世纪之初国企经营最困难的时期,国企经营范围一度被戏称为“上到飞机导弹,下到茶叶鸡蛋”无所不包。经营范围过广一度导致国企大面积亏损。
自2003年成立以后,国资委即分批确立中央企业主业。2006年,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对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资本,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实行依法转让”。
据了解,在省市一级,大量的国企以改制或关停破产的方式仍在不断退出。不过,在中央一级,央企去年的“攻城掠地”,特别是诸多央企“地王”的出现却引起“国进民退”的热议。
“经济增加值”是由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注册并推广实施的一套价值管理体系,包含了业绩考核、计划预算决策机制、激励报酬、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可口可乐、淡马锡、墨西哥石油公司等知名跨国企业都正在或曾经使用过该体系,并从中获得了较大的价值提升收益。
基于经济增加值考核,今后央企的投资必须要考虑资本成本。去年央企“强强联合”、“强弱合并”的外部调整将由此转到资源进一步整合的内部调整上来。
思腾思特全球业务总裁埃里克·思腾认为,这一考核方式将使得央企从“大而全”的传统经营理念过渡到做强主业上来,有利于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并为股东创造更多的“真正利润”。
不过,这样的调整并不容易。以非主业央企退出宾馆酒店副业为例,初步统计显示,央企下属宾馆酒店有两千余家,涉及资产可能上千亿,分布在国内各地甚至海外。而国资委明确认定的主业包括酒店业的只有中粮、中化、南光和华侨城等四家,以及港中旅和中国国旅等与酒店业相关的央企。
分离出的宾馆酒店将采取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协议转让和市场转让等方式,重组到以酒店为主业的优势中央企业。中化所属方兴地产办公室主任曾飞向记者表示,目前,方兴下属的上海浦东金茂、北京金茂威斯汀、王府井大饭店等6大酒店都有不错的业绩表现。对于酒店业可能面临的大洗牌,企业已经着手。
主业非酒店业的央企则显得态度复杂。一位制造业央企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整体上市,企业所属酒店已是上市公司资产,尚不知国资委的新规下如何处理。一位资源类央企人士则表示,许多酒店都有内部接待的功能,一旦划出会增加企业成本,而且辛苦经营的酒店有如企业“养大的孩子”,经营好的舍不得,经营差的即使转让也未必有人接手。
此外,还有一些央企旗下的酒店业已经颇具规模和实力。中石油旗下的阳光酒店集团在内地有64家酒店,国际业务也遍及20多个国家。有消息人士表示,国资委也正在研究,对于酒店业绩超过平均水平的央企,可望继续持有经营。而且市场转让和协议转让也并不排斥民企,只是先在央企“兄弟”之间换手,阻力相对更小。
国资委改革局有关人士也坦承,分离重组非主业的宾馆酒店“比较麻烦”,目前是先向央企发出一个信号。经过进一步的协商调研后,将陆续出台相关细则,明确操作步骤和要求。
尽管调整并不容易,不过大幕已然拉开。正如李荣融所言,在后危机时代,央企更应抓住机遇,加快调整,做强主业。唯此,才能在中国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之际发挥央企的主导作用。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