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管理跟不上
记者见闻:记者了解到,这个社区有的饭馆因为早餐利薄,并且每天早晨两三点钟就要起床准备,十分辛苦,已经放弃了经营。
记者注意到,有几家早餐摊点无证照手续,一名店主说:“有手续,我们这10来家共用一个手续。”
在采访中,商户们向记者反映,太西里社区市场管理服务缺失,除了一些饭店不通水外,有的商户几家并用一个水表。一家经营牛肉面早餐的商户告诉记者:“这里居民用水是3元多一吨,商业用水6元多一吨,我们这几家也是商业用水,水价却是9元多一吨!”记者了解到,不知何故,这里用水损耗特别多,原本6元多一吨的水,加上“水损费”,一吨水的价格就涨了3元。
这个社区市场上的早餐摊点,普遍使用超薄塑料袋盛食品,几位顾客吃完后,随手一丢。这些在“限塑令”禁用范围内的塑料袋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却无人管理。
记者感言:传统早餐经营摊点存在多年,疏于管理,缺乏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致使一些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从根本上讲,这些都阻碍了早餐经济迈向正规化。各地政府真要潜心研究,更好地寓服务于管理,除掉早餐业健康发展路上的羁绊,助推早餐经济步入正轨。
==短评==
发展早餐经济须贴上“公益”标签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专电(记者郭立) “民以食为天。”作为一日三餐之首的早餐,国家多年予以关注却没有解决“吃得安全、吃得方便、吃得健康”的问题,需要认真反思。一个业态领域,若用市场手段无法解决人民群众的需要,但又广涉民生,就应明确其公益性质,给予政府支持地位。
早餐工程兼具公共服务特性,但一些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不到位或无持续性,致使早餐工程做不大或停滞不前。同时,由于难以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许可,早餐网点设置难,规模效应得不到体现。
全国各地许多城市的实践证明,经营早餐起早贪黑、费工费时,加之售价低、利润薄,一些企业不堪重负纷纷退市,市场上缺少能够提供方便、卫生和营养、健康的早餐的正规企业,而相关部门对非法摊点缺乏有效治理,个体早餐业者和无证照摊贩违规经营,扰乱了早餐经营秩序。因此,仅靠市场方式解决不了早餐问题。
中国烹饪协会快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夏连悦认为,微利行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扶持才能刺激企业的积极性。早餐市场供需严重失衡,正餐企业不愿做,快餐企业很少做。要使早餐工程形成规模,向市场化过渡,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有人认为,餐饮业本身就是市场化行为,政府完全没有必要对早餐工程大造声势,只要监管好市场就可以了。其实,仅靠完全市场化的手段,很难解决早餐这个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放心早餐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原料购进、生产加工、产品配送、市场销售等环节,涉及卫生、质监、工商、城管等多个部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酿成责任事故,损害群众利益。各级政府部门应把发展“放心早餐”当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任务,在企业用工用地、人员培训、税收优惠、减免收费、设备折旧、水电价格以及物流运输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