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前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往年出现的财政支出年底突击花钱的情形今年将再次出现,根据全年财政预算,全国财政部门将在12月完成突击花掉2万亿元财政资金的任务。(12月13日《重庆晚报》)
据报道,相对于财政收入时间和预算完成进度相对匹配的情形,全国预算支出的进度大幅落后于时间进度。财政部数据显示,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56235.97亿元。而据今年全国人大批准的财政部提交的预算报告,全国财政应完成支出76235亿元。这意味着在全年时间进度已完成91.7%后,全年财政支出的进度仅完成了73.8%。年底突击花钱似乎在所难免。也就是说,根据预算支出和已完成支出间的差额,仅12月一个月,全国财政部门要突击花掉2万亿元。
从完成预算目标的刚性要求角度审视,年底突击花掉2万亿元似乎大势所趋无可厚非。然而从《预算法》规定的“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角度观照,当下财政收支形势则难以令人乐观。我从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中至少读出两重隐忧:一是即时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存在不可比因素作用。11月中央本级收入2734.66亿元,同比增长34%。财政部表示,本月收入增长较快,除经济企稳回升带动相关税收增长外,主要是受去年11月收入下降基数较低,今年成品油税费改革后消费税增加较多等因素影响。二是财政收入结构未来走势尚存悬疑。细察2009年全年收入增长构成及成因,财政收入高速增长趋势能否持续至2010年仍然存疑。也就是说,突击动用花掉2万亿元还须当十分审慎。
我注意到,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表示要不断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防止年底突击花钱。而从既往经验教训看,年底突击花钱似乎已成历史惯例,尽管年年层层级级发通知下禁令,但各级财政在完成“花钱任务”的旗号和冲动下,殊途同归选择置通知与禁令于不顾。更为值得警惕的是,在“完成任务”正当理由遮蔽下的突击花钱,客观上势必导致支出失范性随意性,甚至成为为“三公”消费和变向改善官员福利开闸放水的意外财源。让2万亿元财政资金动用去向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无疑是防止财政年底突击花钱和乱花钱的最有效办法。
当然,我主张让2万亿元财政资金动用去向公开授受公众监督,不是说不让花钱而是防止乱花钱。一方面,该花的钱一分不能少花。比如增加政府公共投资规模,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减排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缓解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等,急须财政加大投入力度的方面并已列入预算计划的支出,有欠账的须把欠账补上,须支出的一分不能少支。其实,人大通过的财政支出基数刚性很强,不花还就是不行。另一方面,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比如须要严格控制的一般性财政支出,尤其是居高不下且为舆论广为诟病和为公众深恶痛疾的“三公”费用,换言之,在当下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全面消退、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内需不足拉动经济增长严重乏力的严急形势下,因公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公务接待费用非但不能乱支,相反还须要压缩再压缩。
财政资金主要来自税收,纳税人有权也有诉求知道政府如何用税和其缴纳的税收去向如何。公开2万亿元财经资金去向,防止财政年底突击花钱乱花钱,不仅是维护和实现纳税人权利的须要,在实践上也有了成功范本。广州市财政局日前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09年广州市本级部门预算》,114个政府部门的预算均可供市民免费下载。此举在全国尚属首次。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张杰明表示,今后部门预算获得人大通过后,都将在网上公开。政府部门的“账本”在网上公开晾晒,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下载审阅,此举一出立马赢得喝彩一片好评如潮,政府公信力和满意度随之水涨船高。作如是观,公开2万亿元财政资金去向实际也是政府取信于民提升形象的明智之举,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陈庆贵)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