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浅尝辄止
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关头,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纷纷将大旗插进纽约、伦敦等世界金融中心,点燃了一批中资银行逆势扩张的激情。但与“抄底海外”雄心壮志不符,2009年中资银行似乎有些裹足不前。
赴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是最直接的方式。今年6月1日,建行伦敦分行开业,4天后,建行纽约分行开业。农行也表示,计划在纽约和伦敦开设分支机构。
对境外金融机构的股权并购也日渐增多。在国有银行中,工行的表现最为抢眼。6月4日,工行宣布将出资约7300万美元,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70%的股权,工行借此一举拿到加拿大银行业牌照和客户资源。9月,工行签署收购泰国ACL银行19.26%股份的协议,同时宣布对其发起全面收购,有望以最多3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获得其全部股权。
同时,海外投资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今年11月,美国联合银行倒闭,持有该行9.9%股权的民生银行计提减值损失8.24亿元,中资银行真实感受到国际化带来的无情风险。
郭田勇认为,2009年中资银行国际化浅尝辄止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中资行仍将重要兵力投向经济形势逐渐向好的国内。另一方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市场充满疑虑,西方经济何时能够真正复苏直接关系到分支机构经营以及海外业务,所以中资银行今年采取最多、也是最保守的国际化方式还是开设分支机构。
银行投资险企开闸
银监会11月底正式打开银行投资保险公司的闸门,混业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在银监会颁发的《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中规定,每家商业银行只能投资一家保险公司。并且对银行提出两条硬指标,即资本充足率“应保证在扣除拟投资额后符合监管标准”,以及“近三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或重大操作风险案件”。
今年9月,交通银行正式从中国人寿手中接过中保康联人寿51%股权。除证券牌照外,交行成为囊括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的综合金融集团,是内地银行混业经营的先行者。此后,中国银行也获准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保险参股恒安标准人寿。目前,包括建行、工行、北京银行在内,不少银行正积极争取参股保险公司的试点名额。
“监管部门不允许银行独立成立新的保险公司,即使入股,也倾向银行选择规模较小的保险机构,这是害怕银行和保险之间交叉持有股权,导致系统性风险。”郭田勇认为,银保合作是未来银行混业经营的大方向,明年门槛也不可能一下子降低,仍应审慎逐步推进为宜。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