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产品是核心科技是动力企业是主体
来源:河北日报 更新时间:2009/12/11 10:32:17   
>> 相关新闻链接
·新一轮“用工荒”敲响警钟 ·甲感治疗费医保可报销
·河北钢铁上市方案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冀中能源技术创新助“煤老大”抢占高端
·三季度石市刷卡交易超200亿 ·二手房交易年前将现“井喷”?
·世博会河北馆设计方案初定 ·厉以宁:巩固回升基础 提升增长质量
·河北省出台规定指导城市重点景观区域建设 ·石家庄市确定五项近期医改重点

    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

    自河北省委、省政府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式作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决策以来,对这一重大决策的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都有了初步成果。省委、省政府12月7日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对这个战略决策又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形成了共识。我认为,河北要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就需要把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作为核心,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动力,把配套协作的大中小企业作为主体。而且,围绕这三个方面有计划地破题,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

    构建符合河北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重在“现代”。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改造和提升河北现有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打造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的产出能力,在成本、功能和价格上形成比较优势,建立一个在产品市场份额上具有竞争力的河北产业系统。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谁能提供优质产品,谁就能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进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在资源环境约束下,谁能做到投入相同产出更多,或者产出相同投入更少,谁就能拥有核心竞争力,进而拥有更多的市场话语权。比如说,沧州一个化工厂生产的农药,如果实现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过去每瓶卖1块钱,现在就能卖20块钱。相对而言,这就是高附加值的产品,这就是有内涵的发展。

    从数据上看,河北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大省,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6188.6亿元,但迈向经济强省的步伐却十分沉重,财政占GDP的水平为11%,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这里面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河北大路货多,大小企业一起上,在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后,农业只能产出初级产品,工业只能产出低端产品,由此造成物流、金融、旅游和文化创意等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窄。因此,河北迫切需要推动发展模式由资源依赖型向开放创新型转变,增长方式由偏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的基础之上。

    当前,有些学者一直强调河北三次产业百分比发生的变化,似乎三次产业所占比例多一点或少一点,就能作为判定产业结构调整的依据。这种看法事实上是片面的,也指导不了河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践。举个例子,美国的农业始终发挥着主导支配作用,在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了农业机械化过程,汽车和钢铁工业也因此迅速成长壮大起来,最终形成了围绕农业而增长的制造业格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河北要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有所作为,就应当从三次产业百分比的圈子里跳出来,宜农则农、宜工则工,进而提升现代服务业。

    从全国的大格局看,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粮食播种面积约9200多万亩,是全国粮油棉集中产区之一,有农业特产之乡100多个。现代产业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对农业进行产业化改造。比如说,河北粮食的80%、棉花的94%、油料的72%、蔬菜的66%和畜产品的69%以上都产自冀中南地区,在这一地区应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布局。如果河北简单地把农业所占比重从三次产业百分比中调低,实际上就掩盖了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产出能力的真正软肋。

    可以说,没有优质或高附加值的产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河北钢铁总产量11000万吨,但利润仅为宝钢的1/5。另外,尽管河北年产2500多万吨管道装备,但所需钢材大部分要从外省购进,钢铁与装备制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产业断层。可见河北钢铁的发展不在于规模的扩张,而在于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的产出能力。应当着眼于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瞄准产业链高端,重点发展造船板、桥梁板、压力容器板、高强度轿车用钢、硅钢板等高附加值钢铁产品;重点谋划动车组、磁悬浮列车、核电设备、重型机床、航空装备等集成化装备制造业产品。

    应该承认,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河北与先进省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008年,全省综合科技进步指数为39.9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41个百分点,科技产出水平居全国第22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居全国第27位。面对这样的状况,河北要有紧迫感。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技术者即王者。只有全面提升每个企业、每个岗位甚至每个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才能增强河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国内外的实践表明,一个产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自主的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拥有成熟的技术工艺。比如说,尽管装备制造业是河北第二大支柱产业,但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的产值率不到10%,远低于20%的全国平均水平。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增强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和集成能力,打造一批品牌美誉度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建议省发改委、省科技厅和省工信厅等部门,可以考虑以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医药、食品、建材和纺织等支柱产业为重点,找准河北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目标,形成一个指导全省的科技协调政策,推动河北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进步。

    从操作层面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关键要抓住主要矛盾,重视运用科技力量抢占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的制高点。河北历史上就是京畿之地,在战略上一定要借力京津实现自身发展。但从什么地方下手,我看引进人才最为务实。京津两地聚集了我国一流水平的科研与教学机构,但人才融入河北、到河北扎根的不多,说明河北缺乏政策和环境吸引力。因此,应参照江苏、上海和广西等地的做法,出实招吸引京津人才为河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服务。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那些靠模仿复制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的企业,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有的已经被淘汰出局。这一现象再一次提醒我们,要打造河北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的产出能力,就应当推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产品向技术高端提升。有条件有能力的大集团应当主要通过科技创新,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中小企业也应量力而行,抓住国家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机遇,通过引进消化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品更新换代。

    掌握了科技实力,才能推动产品的规模和层次上一个新台阶。对河北来讲,在实践中要避免各地级市都要“层层自成”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主体定位上照抄照搬、重点产业培育喜新厌旧、支柱产业选择贪多求全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科技资源的整合,应当下决心制止重复建设,避免省内人力、物力和财力耗散,形成有效的全省科技资源互动共享机制。

    以石家庄为例,生物医药产业是全市当之无愧的第一优势产业,有规模以上医药企业57家,占河北医药工业总量的80%,是全国最大的原料药和抗生素粉针生产基地。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发展空间大,是非常有市场前景的产业。石家庄应珍惜国家首批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这块牌子,力争成为我国现代药都和健康产业之都。最近,国务院出台了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家发改委也相继批准了22个国家基地。如果石家庄不能保持并发展自身优势,形成一批有自主开发实力的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就有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丧失优势。

    面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河北同样遭遇到经济下行的压力,缺乏大集团支撑的深层次问题也表现得更加尖锐。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医药、食品、建材和纺织等支柱产业,都存在着产业链条短、自主品牌产品少等共性难题。全省130多家钢铁企业、340多家煤炭企业只能在规模和价格等方面进行低层次的竞争,纺织业的纤维原料初加工、棉纺、毛纺占65.1%。这种状况,对外不足以抵挡省外强大竞争对手,对内缺乏技术创新、扩散和集成的主体和渠道。

    在这种情况下,把大集团发展摆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突出位置,非常重要。在工业化迈进中期之后,河北资源匮乏的机会成本正在逐步加大,面临的资源透支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应对挑战的治本之策,就是要培养大集团在产品总成、关键技术开发和品牌营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力,推动河北经济整体上实现优化升级,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比如开滦集团,这个企业有131年的历史传统,有特别能战斗的开滦精神,是华北最大的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产业,以煤化工、煤电热和现代物流为支柱产业,以装备制造、建筑施工、建材化工和文化旅游为支持产业的大格局。通过对唐山老矿区的挖潜,重组整合了唐山、张家口和承德的74家地方煤矿,还到新疆、内蒙古和山西等地扩展,获得了167.6亿吨的煤炭资源储量。这个情况表明,一定要发挥大集团的龙头作用,牵住大集团这个“牛鼻子”。河北应密切关注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有关政策,从宏观政策方面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做大做强企业集团,把有限的要素资源引导和集中配置到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培育新的增长点上。

    发挥大集团的引领作用,通过大集团衍生和吸引中小企业集聚,提升大中小企业的配套协作能力,是夯实河北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根基重要途径。现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特色产业在河北已经有了较快发展,传统产业有辛集皮革、安平丝网、唐山陶瓷和曲阳石雕等;特色产业有清河羊绒、香河家具、邢台胶合板、永年标准件和容城服装等;新兴产业有宁晋单晶硅、隆尧方便面和桃城工程橡胶等。这些特色产业应进一步发挥集聚效应,形成一批以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为特征,以著名品牌(商标)为标志的产品集群。

    有必要强调的是,产业集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趋势,也是打造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产出能力的内在要求。从有关数据看,河北现有各类产业园区83家,4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32个产业聚集区。针对园区过多的状况,建议有保有压,把做好加法与做好减法结合起来。最终保留下来的园区也应考虑在省内外的错位竞争,做到产品互不重复,发展各有侧重。苏州工业园区以占全市4%的土地和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GDP、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占全市15%左右的业绩,奥秘就在于园区管委会坚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其中半导体产业研发和制造的产品就占全国市场的15%。建议河北在园区建设上也应集中力量支持石家庄生物制药、保定新能源和廊坊电子信息三个具有较强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打造唐山动车等50个特色品牌产品,培育露露等100个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的优势产品,成为代表河北产品的重要“名片”。

    总而言之,构建符合河北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应当把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作为核心,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动力,把配套协作的大中小企业作为主体。掌握了这三把钥匙,就可以开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之门,就可以实现河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当中特别重要的是,要善待企业家,承认与尊重他们的辛勤劳动,让更多的企业家留在河北,让更多的企业家到河北创业。

    历史经验表明,每次经济危机都会伴生科技突破和产业调整的机遇,都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在各地经济格局重构的关键时期,许多省市都在抢占新的制高点。河北省委、省政府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当天,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这种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抓手的务实举措,体现了落实中央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在发展问题上的思想解放和实事求是。顺着这样的思路发展下去,河北一定会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