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境不给你机会,你就必须营造小环境。”黄建平一脸坚定。
在黄看来,品质管理、成本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是在高速运转的环境中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必须控制节奏,营造氛围。当然,这种氛围效应是得到过验证的。就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几个月中,唯美提出:人员只出不进。两个月不准采购一分钱办公用品。“结果怎么样?”黄建平自问自答,“两个月正常运作。这说明原来的浪费多严重?!”而在此前,虽然唯美一直强调勤俭节约,也有复印纸不能只用一面这样的相关规定,却从来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次成本控制非常成功,而且它的优势在今年产能增长之后显得更突出,成本和效益的剪刀差很大。”说到这儿,黄不无得意。
事实上,对于唯美来说,慢下来的决定,不尽是环境使然,更重要的是为了一个梦想。“我们的目标是:百年唯美,百亿唯美。”黄建平说,“其实百亿算什么?千亿的都说倒就倒。我们是希望唯美走得更长远,但惟有夯实基础,才能达到目标。”
可持续,就是稳而不倒
可以说,无论是企业自身的需要、还是社会环境的要求,都成为唯美放慢节奏、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过黄建平对“可持续”的理解更朴素和广泛:“我理解可持续发展不是比谁更强,而是比谁更命长。我们要做长寿的企业。”
等待唯美的,将是一个庞大的管理改善工程。
“应当说,我希望改进企业经营和管理两大层面的方方面面。”黄建平说,“不过,最先入手的一定会是品质管理。”黄深知制造业的基础是产品,一切改革的成果都将以产品品质和市场表现为检验标准。“出发点和突破口还在产品。围绕产品,做好精益管理、品牌管理。我们首先把骨架做大,慢慢再去长肉。”黄建平说。
黄建平形容马可波罗的产品结构为“金字塔”。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迅速扩张的还是塔基——也就是低端产品,而黄建平希望通过产品升级,收窄金字塔的夹角,把高端品牌做强。
而另一个被黄看重的,则是人才的培养。受行业特点的影响,马可波罗一直走着人才自我养成的育才之道,但是企业发展速度太快,人才的培育速度已经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
“我常常讲,马可波罗想扩大产能,根本不是钱的问题。让我不敢迈出这一步的就是‘人’。”黄建平说。虽然马可波罗已经被称为业内的“黄埔军校”,黄建平也屡屡被同行戏称为“黄校长”,但他仍时常感到人才稀缺之苦。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期间,面对倒闭了50%的西班牙陶瓷企业,黄建平只感到心有余而“人力”不足。“不是没有钱来买它,但我觉得这个时候出手,最后还是会失败”。
而培养跨国企业的人才,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真的是一个从娃娃抓起的工程。我们需要派人到意大利、西班牙,要先到博洛尼亚的陶瓷学院上学,到那里去交友、工作、生活,了解当地的文化、法律、人文……这可能需要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黄建平说。
但现在由于企业发展快,人来得多,上岗快,培训也就变得越来越简洁。“我已深深感到企业文化被严重稀释了。”黄建平对此非常担忧。
文化深耕,是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在黄建平看来,文化是内力,企业如果不是靠内力爆发去增长,就会形成拼积木拼大的局面。那样的话,就空有一个大格局,而没有内力链接,再有危机,必然散架。“看看我们曾经的偶像,我们觉得还是应该回归到本质上来。”黄建平说。
不过,令人担忧的一点是,放慢节奏已经损失了10%的利润。而接下来的内部改革,一定会造成相当的内耗,这就意味着更大的成本,甚至风险。如果“慢下来”尚为一种尝试,马可波罗该如何控制风险呢?
“所以我们的改革,必然不是疾风暴雨式的。如果是那样,就会在短期内带来很大的成本。”黄建平说。他所期待的将是一场和风细雨、循序渐进的改造。他相信一个白手起家、完全靠自身能力成长起来的企业,所积蓄的内力完全可以抵抗这种小小震动。这不会是一场大手术,我们需要把脉、看中医,慢慢调理。”
对于未来,黄建平衡量这次速度调整战略的成果,仍然是未来的行业洗牌之战。他的预言是:“这是积蓄内部能量的过程,时间不一定,但不会超过三年,那将是一次内部力量的爆发。”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