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衍生品的监管,10月15日,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有关金融衍生产品柜台交易(OTC)市场监管的方案,规定所有在交易商和大型市场主体(又称主要掉期市场主体)之间进行的标准化掉期交易,必须由中央结算系统结算,并在交易所或电子平台完成交易;这些市场主体和相关的产品、市场、交易商、交易平台,由美国证监会(SEC)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按照各自的法律权限进行监管。若二者监管领域之间存在真空,并且无法在180天内达成一致的监管条例,则由美国财政部介入并出台规则。英国《改革金融市场》白皮书指出,将强化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批发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和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欧委会拟赋予监管机构相应的权力,对衍生品交易头寸设定限制,以抵消价格的过度波动或投机头寸过度集中。
关于基金行业的监管,英国率先行动,2007年10月正式宣布对对冲基金实施监管,并建立了对冲基金标准管理委员会。2008年1月,英国政府发布《对冲基金标准管理委员会标准》,在加强信息披露、强化基金资产估值管理、组建风险管理架构与完善和健全基金治理机制等方面对对冲基金的监管做出了相应规定。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于10月27日批准对冲基金顾问需美国证监会注册。欧盟也颁布对冲基金监管草案,不仅将对冲基金、私人股本和其他另类投资基金置于其监管范围之内,还对基金的投资额进行设限,要求它们提供足以弥补潜在损失和补偿的资本金,并对组合投资提出更高的信息披露要求。
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事件加速了各国对“太大而不能倒”金融机构的监管,各国纷纷规划系统性风险监管改革框架,开始对界定为“太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的资本、流动性和风险管理进行调整。美国拟授权美联储负责监管系统性风险,赋予政府接管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金融公司的权力,赋予美联储在非正常紧急情况下进行紧急放贷的权力。英国加强了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复杂金融机构的审慎性监管,通过改进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其他激励性措施来强化市场纪律约束,明确监管当局在危机处理中的权限和程序,并将采取铁腕手段,拆分援助过的大型银行。
毋庸置疑,加强全面监管是危机后全球金融业将面临的一个重大变化,必将对整个行业的资本需求、赢利模式、规模扩张等产生重大影响。
3 金融业整体规模收缩
过去10多年里,全球金融业的膨胀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到2007年底,全球股票市值为62.7万亿美元,债券余额为78.9万亿美元,1000家大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达到96.4万亿美元,金融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更高达674万亿美元。四者合计,全球金融资产的名义价值是实体经济的16.4倍,而在1998年时,这个数据仅为6.2倍。我们不禁要问,实体经济真的需要一个15到16倍的金融业来为它服务吗?回答是否定的。经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更加认识到,过去金融业的规模过度膨胀了,脱离实体经济需要的金融过度膨胀必然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例如,在债券市场,许多产品的基础支持资产只有一个——银行住房抵押信贷,但是经过数次的重复抵押和衍生,被放大为数倍甚至数十倍规模的债务抵押证券和信用违约衍生品。这些产品再次回到银行资产负债表,或是以“影子银行”的形式存在于其他金融实体中。一旦基础支持资产出现问题,整个衍生而来的“倒金字塔”式的金融产品便都会受到波及,给金融稳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再如外汇市场,10多年前大部分外汇交易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对外贸易的需求,但到最近几年,每天接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交易中,98%以上只是为了投资、投机性的盈利需求,以及规避风险。金融业过度膨胀只为金融业自身服务,离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越来越远。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金融业规模的“瘦身”不可避免。2008年末,全球股票市值几乎较高峰时下跌了一半,金融衍生产品名义价值较之前下跌了24.6万亿美元;由于国债发行大幅增加,全球债券市场余额继续增长,但增幅已从上年的15.8%大幅放缓到5.8%;由于新兴市场银行业迅速成长,全球银行资产继续增长,但增速从上年的21.6%大幅放缓到6.8%。2009年的统计数据尚未出炉,但我们已经看到,唯有股票市场因在危机中“超跌”,在宽松政策推动下 “收复”了大部分失地;在债券市场上,很多资产抵押债券发行几乎已经停滞,只有国债市场还在增长。许多大银行资产规模开始缩减。
金融业规模收缩,还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在下降。在本次危机的低谷,全球工业生产较最高峰时下滑了12%,全球贸易活动较最高峰时下滑了20%,与1929年“大萧条”的危机前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图2)。目前全球经济已出现回升,但未来能否持续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实体经济持续疲软,金融业的发展就一定会受到制约。第二个原因是,金融业因过度的自身循环链条被打断,许多“有毒资产”需要进一步核销,此前超过实体经济需求的膨胀部分将回归到真实价值。第三个原因是,金融监管在全面强化,将会抑制过度投机形成的金融泡沫,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泡沫;监管机构对流动性过剩的关注,也会进一步降低金融市场的“货币乘数”,特别是金融机构之间相互借贷形成的批发市场受到较大影响,使金融市场规模缩水。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本文系作者在11月13日 中国银行和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第一财经媒体支持的“世界经济与中国:危机后的全球经济金融格局”论坛上的发言,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cprpw